走進朱子故里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鎮,青瓦泥墻,宋風遺韻。紫陽樓、朱子巷、興賢書院……五夫鎮就像一個朱子文化博物館,收藏著和朱熹有關的一切。在此生活的人們,深受朱子文化的影響,團結和睦,民風淳樸。近年來,武夷山市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基層治理效能提升有機融合,以五夫鎮為試點,創新推行“諸事合議”民主議事機制,通過村民合議、干部合議、群團合議等方式,積極回應群眾關切,讓“議事”變“易事”,讓“民意”變“滿意”,推動“事心雙解”,民心團結。
村民合議顯民主
五夫村的興賢古街,文化遺存多,游客量大,保護難度比較大。囿于基礎設施老舊、雨季積水多等問題,這里經常發生河水溢至古街河道兩岸,影響居民和游客出行等情況。帶著難題,五夫村“兩委”召集村民在村部的議事亭一同商議。
“這幾天陰雨連綿,到處都濕漉漉的”“汛期馬上要來了,我們得想個辦法排出積水,不能影響居民出行和游客體驗”……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商量著對策。“眼看雨季就要到了,我們村干部商量過了,近期會將忠文橋至七市橋段河道清淤及整平,為即將到來的汛期做準備。”五夫村書記潘連興提出解決辦法。最終,在村民合議下,一系列解決群眾出行問題的古街整治方案就此產生。
自“諸事合議”民主議事機制推行以來,五夫鎮按照“大事大議、小事小議、急事快議、特事特議”原則,把會議室搬到廊橋閑庭、田間地頭,定期定點開展村民合議會,充分激發村民自治活力。截至目前,已開展村民合議28場,討論事項46條,收集難題難事、意見建議19條。
干部合議強實效
“現在我們反映的一些民生實事,村里會第一時間組織干部走到現場了解情況、商討對策,及時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村民周興茂真切享受到了“諸事合議”帶來的紅利。周興茂所在的翁墩村離鎮區較遠,人居環境品質有待提升,他曾多次向村里反映村容村貌改善提升的事宜。
有了“諸事合議”機制的加持,翁墩村召開村“兩委”擴大會議,鎮掛村干部、村“兩委”干部、黨群工作者等與村民代表共同參加聯合議事會,村民們各抒己見,干部們認真傾聽,本著“一定要讓老百姓享受到環帶建設帶來的生態紅利”的決心,安排布置環武夷山公路沿線花化彩化工作。連片種植的白蓮形成了好風景,花樹果樹和朱子文化彩繪墻扮靚了村莊,真正把“聽民聲、解民意、集民智、解民憂、紓民困”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群團合議促治理
凝聚村民、服務群眾離不開群團隊伍的力量。在五夫鎮的大街小巷,總能看到一群“采蓮大姐”們拿著鏟子、簸箕、掃帚等工具,對衛生死角進行整治,為村民營造一個干凈、整潔、舒適的人居環境。五夫鎮興賢村婦女委員王碧琴是“采蓮大姐”志愿服務隊里的一名黨員。“婦女是村里的半邊天。我們這支隊伍在為村里出謀劃策、貢獻力量上可不比男同志差。”王碧琴表示,辦好村里的事離不開黨組織的凝聚力,而凝聚力就體現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
本著“有利于村民的事應辦盡辦”的原則,五夫鎮健全“黨建帶群建、群建壯黨建”機制,定期組織青年志愿者、“采蓮大姐”群團隊伍持續開展聯系服務群眾工作,開展“保護母親河”、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志愿服務等活動24場。
有需求有回應,有問題也有好辦法。武夷山市堅持問題導向,圍繞合議事項、商討意見、辦理時限、結果評議等方面發力,探索建立“干群問事、村民提事、支部理事、黨員領事、定期評事”鄉村治理“五事”閉環管理制度,持續完善推行“諸事合議”機制,打造支部引領、黨員干部帶頭、群團組織參與、運行規范有效的基層民主治理品牌,推動黨建引領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