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村民在泉水鎮碰山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大棚蔬菜基地里忙碌(黃騰凡攝)
泉水鎮位于廣西欽州浦北縣最南端,近年來堅持黨建引領,探索村社合作、入股分紅、盤活閑置資源等多元發展、多點“開花”,為群眾共富增收引流。截至12月中旬,全鎮8個村(社)集體經濟收入村村超5萬元,其中超過10萬元的村(社區)達到總量的75%,在全縣17個鄉鎮(街道)中表現遙遙領先。
打破僵局,激活發展動能
“我們接下來打算長期租大棚蔬菜基地發展產業,已開始對基地松土、覆膜、種苗,每天都要請10多名群眾來干活。”碰山村大棚蔬菜基地負責人陳剛說。
乍一看,碰山村底子不薄,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經濟作物豐富,但多年來,村集體經濟規模不強、收入全鎮墊底。如何打破僵局?鎮黨委布局,村“兩委”干部行動。到村民家中、到田間地頭,問計于老黨員、種養能人,利用撂荒地治理、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等契機,將分散撂荒的“小塊”農田轉變“大塊”,建成大棚蔬菜基地出租,積極盤活土地資源,增強發展動能。2023年,僅村集體建設的大棚蔬菜基地一項,預計可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4.5萬元,目前村集體經濟收入已超過10萬元。
多點“開花”,村集體村民雙贏
“盤活閑置資產收入5.5萬元,村社合作分紅16萬元,土地流轉管理費0.2萬元……”盤算著已入賬的“家底”,泉水鎮橫流村黨總支書記徐大智心中“有底”,“忙了一年,必須對大家有交代。”
橫流村是泉水鎮諸村中集體經濟發展的“佼佼者”,全村耕地面積2000多畝,群眾主要種植水稻、甘蔗、花生等農作物。2023年,村黨總支在鎮黨委指揮下,扎實作為,通過資金入股優質合作社發展產業、流轉土地、盤活閑置資產等舉措,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超26萬元。
由點及面,即將過去的一年,泉水鎮全鎮緊盯資源、項目、產業等要素,積極統籌項目資金,多點布局集體經濟項目,力求農戶增收與村級集體經濟增收雙贏。全鎮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超149萬元,發展種養產業基地超30個,種植富硒水稻面積超1.9萬畝,黑皮冬瓜超500畝,肉雞出欄超200萬羽,生豬出欄超8萬頭。
共享成果,譜寫惠民新篇
“今年我們建了文化廣場、籃球場,村中道路和灌溉水利也已修繕一新,村民們都很支持。”平陽村黨總支書記何忠文說。
一年下來,平陽村56萬多元的收入,讓村“兩委”干部干事創業的“腰桿子”更硬了。通過圍繞群眾參與度、群眾受益面來制定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方案,村集體聚焦收益循環,持續投入發展前景好、輻射帶動強的產業項目,在公益事業獎學助學、敬老助老、排憂解難上讓村民共享發展碩果。目前已提取村級集體經濟收益2.36萬元用于公益事業福利費,已慰問56名85歲以上老人、獎勵10名優秀學生。
“新的一年要在發展好、管理好、使用好上下功夫,深挖各村(社)資源潛能,全面激活村集體經濟。”展望2024,泉水鎮黨委書記馬自俊表示,要鎮如其名,“讓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壯大,讓致富‘泉水’汩汩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