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廣西玉林市陸川縣烏石鎮商業街上,烏石鎮與廣東省化州市文樓鎮攜手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特色產品展銷會,來自兩鎮的醬油、臘腸、黑山羊等一批“土特產”深受群眾喜愛,半天時間內,展銷會及周邊商鋪銷售額達5.2萬元。
這一幕得益于陸川縣與毗鄰的廣東省廉江市、化州市推行的“共建紅色組織、共推鄉村振興、共架人才橋梁、共設聯育平臺、共興實體經濟”的黨建聯建“五共”模式,助推三地產業優勢互補、區域融合發展。此次特色產品展銷會正是黨建聯建“共興實體經濟”的真實寫照。
展銷會活動現場。(陸川縣委組織部供圖)
堅持黨建引領,打通高效融合“快速車道”
3月下旬,陸川縣烏石鎮與化州市平定鎮交界的全長約10公里的“烏石—坡子”段公路正式通車,成為烏石鎮邁出打通邊界鄉鎮道路村村通“神經末梢”的關鍵一步,也是粵桂兩地黨組織落實聯建的生動體現。
“在坡子村黨總支書記朱萬年擔任三縣市毗鄰村‘輪值書記’期間,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與鎮黨委一起動員社會力量籌集資金500余萬元,組建11人的黨員先鋒隊,帶動群眾參與到‘烏石—坡子’段道路的建設中,為道路的開通打下堅實的基礎。”烏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朱凱建說道。
近年來,陸川縣積極搶抓玉林市委推進“玉湛茂”區域協同發展戰略的歷史性機遇,以黨建引領為突破點,與廉江市、化州市攜手發展。為進一步提升毗鄰鄉鎮協同發展的“向心力”,陸川縣緊緊抓住組織融合這個核心,打造三級黨建聯建組織體系:在縣成立“玉湛茂”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工作專班;在各毗鄰鎮成立黨建聯建工作站,由各鎮黨委書記擔任站長,負責統籌推進合作事宜;在各毗鄰村成立黨建聯建小組,由各村黨組織書記擔任小組組長,負責聯動落實邊界聯建事宜。
組織建立起來了,如何發揮作用?陸川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各村黨組織書記之間采取“書記輪值”制,輪值書記分別由三縣(市)相關鎮、村黨組織書記輪流擔任。黨組織輪值書記召集研判推進重大事項、解決合作難題。目前,通過各級書記互動,解決邊界重大問題8個。
開展聯合教學,促進黨員教育“提味增鮮”
在革命戰爭時期,粵桂邊區是革命先烈們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陣地,紅色文化濃郁。陸川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全縣充分挖掘本土紅色資源,創新“黨課開講啦”形式,積極探索跨省(區)“聯”黨課,聯合廉江、化州將紅色資源串點成線,打造3條粵桂邊黨性教育紅色路線,開展沉浸式黨員教育,推動邊界黨員教育全方位走深走實。
為推動三縣(市)黨員教育提質增效,陸川縣積極搭建黨員共學平臺,依托粵桂邊縣、鎮、村三級黨校,打造廉江市、陸川縣黨員干部(人才)教育基地,建立健全兩地黨校教師“下掛”“蹲點”機制,推動教育計劃共擬、施教力量共配、精品課堂共享。今年全縣已在廉江市開展黨的建設專題培訓班1期,受訓黨員60多人。搭建“紅色研學”平臺,用好用活粵桂邊紅色資源,規劃紅色研學路線,推動三地黨員干部“邊走邊學”,目前已組織3期200多人次到廣東南路革命化州教育基地等地開展研學。
同時,結合“邊界課堂”,充分利用陸川縣古城鎮符竹山新村、廉江市河唇鎮新屋仔村、化州市笪橋鎮柑村等三縣市鄉村振興示范點,把黨員教育課堂搬到實地一線,圍繞環境保護、特色種養、文旅融合等方面,提升黨員理論聯系實際推進鄉村振興的能力。
強化共建思維,推動特色產業“全鏈”升級
近日,位于良田鎮的“陸橘紅”深加工項目傳來了好消息,橘紅丸生產車間已開始安裝設備,預計在6月底建成投用,加上已建的“陸橘紅”烘干庫、口服液,“陸橘紅”的產業化之路越走越寬。
“隨著粵桂邊黨建聯建的深化,良田鎮黨委協助我們村引進廉江市的經濟能人,在石垌村山心橘紅基地投資2億多元建立橘紅深加工項目,帶動了村子里200多人就業,每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良田鎮石垌村黨總支書記陳鐵文說。
陸川縣與廉江市、化州市還積極探索發展聯村特色產業,共同打造生豬產業黨建共建聯合體、橘紅深加工項目等特色產業鏈,陸川豬、化州橘紅、湛江雞產業示范帶也正在形成。
此外,通過聯建,陸川縣還大力開展三地兩新組織“手牽手”活動:邀請三地商會聯合舉辦產業發展論壇2期;搭建“政金企”對接平臺,幫助19家企業融資1.7億元;依托三地旅游資源,搭建客源互送共享機制,打造區域生態休閑精品旅游線路6條。
“陸廉化三地搶抓‘玉湛茂’區域協同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各行各業正在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不斷探索邊界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陸川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