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沙鎮白面山村蔬菜大棚內,翠綠的水果黃瓜掛滿枝頭,早已被客商訂購一空;遇龍河民宿旁,河水清澈如鏡,恬靜的山水田園風光引來八方游客……
廣西陽朔縣以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契機,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用求變思維催生群眾發展動力,做大村級經濟蛋糕,探索出一條以“鎮村共同奔富”新路徑。
構建共富體系,鎮村聯姻“抱大團”
白沙鎮強鎮公司承辦茅臺集團系列活動。(陽朔縣委組織部供圖)
去年年底,陽朔縣白沙鎮廣和興村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強鎮公司)正式成立,打開了“鎮村共富”新路徑。
強鎮公司打破了以往各村“單打獨斗”的局面,通過統籌鎮域資源,整合村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等途徑,形成“抱團發展”模式,以參股形式吸收16個村(居)經濟合作聯合社190萬元,由各村共享發展成果。通過運營遇龍河“巨龍巡游”項目,成功承辦茅臺集團、歐萊雅等知名公司系列活動,為強鎮公司增加經營性收入超過150萬元,切實增強鎮村兩級共同奔富的動力。
隨著浙江“千萬工程”經驗落地孵化,鎮村“抱團發展”的實踐在陽朔縣還有很多,通過以黨建為紐帶聚合資源要素,把“黨建賦能、集群發展、聯農帶農、共同致富”的共建理念貫徹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中,不斷完善“黨建引領、鎮村共富”的模式,在更大范圍內統籌資源,帶來產業之變、發展之變,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拓寬集體經濟的發展優勢。
以全縣9個鄉鎮強鎮公司為總部,聯合38個村級強村公司的“9+N”模式,組建鄉村合作公司聯盟,將集體經濟薄弱的村集體與強鎮公司培養成發展“合伙人”,打造成為鄉村振興利益共同體,立足發展冷鏈物流、電商銷售、特色種養、小型工程等業務,統籌人、財、物力等優勢資源,促進村集體經濟實體孵化運營,切實實現“資源充分整合、公司抱團發展、集體共同致富”的目標。
創新運營模式,聯農共舞“富口袋”
福利鎮道山村舉辦“道山論稻”農耕文化節。(陽朔縣委組織部供圖)
“把田園變樂園、把村莊變景區,是道山村的發展目標。”望著百畝采用自然農法種植的稻田,陽朔縣福利鎮道山村黨支部書記黎繼枝感慨地說道。
幾年前,面對村里的撂荒地,福利鎮通過打造“強村公司+合作企業+村民入股”的道山共富模式,引進農道公司投資和管理生態稻米種植及產品銷售等,將閑置的農田變為金色稻田,發展成村級經濟“中心圈”,村集體以“土地租賃+投資入股”的方式參與經營,每年除獲得土地租金收入以外,還能按照5%占股比例獲得分紅收益,入股村民則按照利潤的50%項目分紅,讓村民成為發展主體。2023年以來,已為200多名村民提供靈活就業機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收4.5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萬元。
快雨知春盡,鳴禽覺夏初。在白沙鎮遇龍河邊的遇龍莊內,花紅柳綠,淺草綠意,瓜果飄香,盡顯初夏好時光。
“莊園里面實在是太好玩了,大飽花海眼福的同時還可體驗農家生產樂趣,生活節奏一下就慢下來了”。來自廣東深圳的自駕游李小姐一邊采摘著甜瓜一邊開心地說。
遇龍莊是當地黨組織牽頭,通過大力推行“三變”模式,流轉群眾180畝荒地,建成花海生態觀光園,形成了集自然生態、民族風情、農家樂為一體的農業旅游觀光景點,自開園以來游客接待量達50萬人次,村集體依靠收益分紅,帶動群眾增收,該項目每年可為村民人均增收800元,有力推動了農旅融合,產生綜合經濟效益。
為有效破解資源資金分散、聯農帶農等問題,近年來,陽朔縣堅持把群眾參與、群眾受益作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起“黨委政府主導、職能部門主推、村企共同發展、農民全面參與”的運行機制,通過鄉鎮各村居委入股成立強鎮公司,建立“鎮、村、農戶”三級利潤分配模式,推動越來越多的“有特色、有效益、有前景”的集體發展項目在鄉村熱土孵化破土,讓農民享受集體紅利,嘗到發展甜頭。
多元融合發展,因地制宜“挖富礦”
白面山村集體果蔬種植基地里水果黃瓜迎來豐收。(陽朔縣委組織部供圖)
走進陽朔縣脫貧村白面山村的“共富大棚”蔬菜基地,只見十幾名村民正忙著采摘水果黃瓜,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最多的時候一天可以摘賣200多斤,價錢最高可以賣到每斤6元,村里集體經濟收入一天就有1200多元,還能帶動脫貧戶在基地實現家門口就業。”駐村第一書記伍章葦望著十幾個蔬菜大棚開心地說。
抓實經營性經濟,促進多元化發展。近年來,陽朔縣立足資源優勢、區位條件和各類政策等,按照“一鎮一策”“一村一策”多元化方式,因地制宜、因勢發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著力打造新時代集體經濟的“升級版”,探索出多元化的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子。 2023年,通過把小產業培育成大產業,把小農戶帶入大市場,全縣115個村平均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5萬元,同比增長26%,集體經濟實現快速增長。
同時,通過重“引領”又重“本領”,將“死資源”變成“財富源”。以資源開發共享紅利,開展“一企幫多村”行動,引導漓江景區和遇龍河景區兩大國企與漓江、遇龍河沿岸強村公司簽訂聯建協議,強村公司入股4328.4萬元,共同建設沿河的旅游產業,去年實現村集體經營性收入346萬元,村均分紅8.4萬元。
以股權經營實體運轉,引導村民以土地入股或土地流轉形式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鼓勵支持強村公司租用村民土地、閑置房屋,安排就近就業等方式構建聯農帶農機制,憑借陽朔旅游金色名片的巨大人流量,去年來,全縣強村公司直接或間接幫助1.8萬名村民實現就近就業,實現村民資產賺租金,產品變現金,就業掙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