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山村新面貌
貴州省荔波縣瑤山瑤族鄉瑤山村地處黔桂交界,通過村落變景區、技藝變技能、民房變客房、群眾變演員、產品變商品,瑤山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文旅振興之路。
依托瑤山古寨、懂蒙民族村寨等傳統村落,充分挖掘利用白褲瑤至今仍然保存完整的建筑文化、服飾文化、猴鼓舞等文化資源。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和實施古村落保護項目,以民族文化為重點,對傳統村落風貌進行修復和提升,完善旅游服務配套設施,將傳統村落改造升級為旅游景區。同時,通過積分管理,智志雙扶,調動老百姓參與景區、村寨衛生管理的積極性,徹底轉變村寨內臟亂差現象,成功將夢柳小鎮變成3A級景區、瑤山村寨變成4A級旅游景區、懂蒙民族村寨變成鄉村旅游新景點。
依托瑤山獨特的瑤族文化和旅游景區資源,通過招商引資打造瑤族文化寫生基地,使瑤山風景變畫景,群眾變模特。采取“協會+景區+群眾”模式,組建3支瑤族表演隊,分別在瑤山古寨景區、小七孔景區、夢柳布依風情小鎮常態化開展民族文化進景區活動,農民轉身變演員。同時,景區直接提供演員、保安等各種崗位200多個,解決了群眾就近務工的需求。近年來,瑤族寫生部落共與168所高校達成合作協議,2萬多名師生到瑤山拉片寫生,直接解決群眾就近穩定就業20人。他們聘用瑤族群眾當模特300余人次,促進這部分群眾人均增收3000余元。
著力提升猴鼓舞、陀螺、粘膏染等非遺傳承人積極參與旅游服務,強化猴鼓舞、陀螺、瑤繡、粘膏染、瑤陶等非遺文化傳承、培訓與展演,創建扶貧車間、陀螺協會、服飾協會等。暢通民族手工藝品產銷對接,群眾技藝變技能,展示非遺項目受到廣大游客青睞,猴鼓舞成為瑤山古寨景區的主打節目,花樣陀螺成為眾多游客體驗的必選項目。通過“協會+群眾”模式,建成瑤繡、陀螺、陶藝等扶貧車間24間,直接解決群眾就業130人,帶動周邊275戶360余名群眾從事瑤繡、紡紗、手工藝品加工制作等旅游產業。
采取“公司+農戶”“能人+農戶”模式,將農戶老舊樓房改造為民宿客棧,帶動群眾發展鄉村旅游,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搭上“旅游車”、吃上“旅游飯”,將傳統民房變成最美民宿,村民不光租房有收入,還有工資領。通過流轉將拉片村20余棟農戶老舊樓改造成民俗客棧,帶動12戶29人發展鄉村旅游接待增收致富。夢柳120余戶群眾通過房屋出租、聯合經營等方式參與發展民宿客棧等,每年收入8萬元至50萬元。
通過“景區+農戶”“扶貧車間+農戶”等模式,積極發展訂單旅游商品,強化產銷對接,引導和激勵群眾從事農特產品種植養殖和民族特色手工藝品、創意手工藝品開發,推動瑤繡、砂蘿、瑤銀等傳統產品變成緊俏商品。現在,全村有450余戶600余名群眾發展農特產品種養及手工藝品加工、銷售等。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瑤山以旅游產業為主導,通過“旅游+文化”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奠定了堅實基礎。瑤山人正在鄉村振興路上播灑汗水、書寫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