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黑龍江省同江市的早晚還有幾分涼意,向陽鎮向陽村草簾廠里卻是一幅火熱的生產 景象:成捆的秸稈堆積如山,幾名村民在編織機旁分工合作,不停地往編織機上輸送秸稈……不一會,一席席平整、緊實的草簾便呈現在眼前。
向陽村的草簾,不僅在鄉鎮不愁賣,還銷往附近的城市甚至省外,昔日讓人煩惱的廢棄秸稈,如今已發展成年產值20多萬元的“金稻草”。
幾年前的向陽村,“村興業強”還只是一句空話。“2019年前,村里一窮二白,村集體賬面上沒有錢不說,還有不少外債。”村會計邊濤回憶說,因為沒有產業項目,村集體沒有錢補上基礎設施短板,人居環境不好,村民抱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
2019年,向陽村迎來了發展的轉折點。隨著“清化收”工作的開展,向陽村糾正內容不規范的合同,對村集體資源性資產依法依規收回。通過新增資源收費,2019年村集體收入43.6萬元。
如何利用好這筆資金,讓向陽村走上產業發展的快車道?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蘭有江和村“兩委”一起外出考察。 在一些花卉苗木、大棚蔬菜基地,蘭有江發現秸稈做成的保溫草簾隨處可見,心里便琢磨開了。
“現在棚室經濟火熱,需要大量草簾, 咱村是寒地水稻種植區,可以就地取材建設一個草簾廠。大伙覺得怎么樣?”蘭有江把思路和村“兩委”干部說明后,大家一致認為可行。
在爭得村民們的同意后,向陽村利用“清化收”資金21萬元,購買了 4臺草簾機、2臺收割機、2臺脫谷機,建起了向陽村草簾廠。秋天,草簾廠免費為村民收割水稻,只收取秸稈作為報酬,每公頃可為村民 節省1000元左右的收割費,大受村民歡迎。每年秋季收割得到的 秸稈,來年用于生產草簾,為村民節省收割成本的同時也給廠里省下了原料費,實現了雙贏。
草簾生產出來了,蘭有江和村“兩委”干部頻繁到牡丹江、吉林等地聯系銷路。因為物美價廉,向陽村的草簾在市場上供不應求。2022年,同江市委為向陽村注入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專項資金50萬元,村里利用這筆資金又購置了1臺大型拉草車、6臺草簾機 ,進一步提高了產能。現在,在草簾廠務工的村民們每天可生產2000余米草簾。
村集體賬上有了資金,村里那些坑坑洼洼的 路面硬化工程很快提上了議事日程。2021年,向陽村13.8公里街巷全部硬化,徹底解決了村民出行不便的問題。
經過幾年的積累,村集體有了為村民謀取更多福利的底氣。2023年,村里為全體村民合作醫療保險補貼9.7萬元,為低保戶、五保戶等繳納 “龍江惠民保”2萬多元,還為常住居民免費安裝了有線電視。
“隨著棚室經濟及其它相關產業快速發展,草簾市場需求量還將不斷擴大,我們村發展的草簾編織項目,既增加了村集體收入,還提高了秸稈利用率、保護了環境,同時也為村民就業、增收拓寬了渠道。今年,我們將努力擴大草簾銷售路徑,積極聯系水果運輸、公路養護、發電廠等有需求的企業,進一步將這項富民產業做大做強。 ” 蘭有江說。
本報記者許露露
通訊員吳 宇
向陽村草簾廠的生產場景。(同江市委組織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