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周妍)12月26日,《2023中國河蟹區域公用品牌發展指數研究報告》在江蘇南京發布。由南京農業大學教授耿獻輝領銜的河蟹區域公用品牌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根據網絡熱度、消費者認知、實體渠道、電商渠道、產業數字化5個一級指標和12個二級指標,對全國48個主要河蟹區域公用品牌進行了量化評價,陽澄湖大閘蟹、固城湖螃蟹、盤錦河蟹、太湖大閘蟹、洪澤湖大閘蟹、興化大閘蟹、黃河口大閘蟹、長蕩湖大閘蟹、大縱湖大閘蟹、溱湖籪蟹分列品牌發展指數前十。
據了解,課題組已連續三年發布河蟹區域公用品牌發展指數研究報告,從2021年開始首次發布,每年進行指標體系優化,從1.0版本也進入到今年的3.0版本,產業數字化就是今年新加入的指標。指標體系更加科學,數據更加豐富,結論對河蟹的高質量發展和品牌競爭力有重要參考價值。
來自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漁業經濟專業委員會、江蘇省水產協會、河蟹產區代表、高校、科研機構及政府職能部門代表等30多人參加了發布會。參會人員就如何實現河蟹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探討。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黃鴻兵認為,在現有高產量的基礎上,要加強全產業鏈建設,促進三產融合,比如發展漁光互補、漁家樂休閑旅游。江蘇蟹聯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明龍說,把渠道做好是品牌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要解決區域公用品牌沒人用和被濫用的問題。以固城湖螃蟹為例,2020年授權主體209個,2023年授權主體421個,渠道搭建不斷豐富,品牌服務更加靈活完善,有效擴大了固城湖螃蟹的影響力。安徽省無為市漁業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張俊榮分享了在“前有強敵、后有追兵”的情況下,無為螃蟹如何破局。其中在科技化方面,他們與上海海洋大學簽訂了5年期的指導協議,集中力量建設智慧漁業平臺,開展水質在線監測、精準飼喂、漁病監測等大數據應用,同時加強大學生創客和鄉土工匠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