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海拉爾區將人才引進作為人才工作的當務之急,開辟基層引才“綠色通道”,著力解決人才引進“堵點”“難點”問題,先后引進專業技術人才531名,各類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政策破冰、規范程序,提供公平公正、競爭擇優的制度保障。完善引才制度。針對以往事業單位引才政策標準不明確、引進數量總體不足、引進周期過長等問題,制定出臺《海拉爾區事業單位引進專業人才工作細則(試行)》,進一步明確引進標準,規范引才程序,細化工作環節,明確責任主體,縮短引進周期,營造公平公正、競爭擇優的政策環境。打破硬性限制。針對基礎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反映強烈的人才政策門檻過高、高層次人才流失嚴重等問題,制定出臺教育系統、衛生健康系統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實施辦法,不搞學歷學位“一刀切”,適當放寬年齡限制,更加注重對人才學術建樹、專業能力、工作業績的評價,實現了重點領域人才引進政策的突破和創新。
保持存量、擴大增量,聚焦事業高質量發展招才引智。“摸底數”掌握人才存量。在確定引才標準前,對全區待就業人員學歷情況和本地戶籍高校畢業生區外從業狀況進行了摸底調研,確定定向引進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雙一流”建設高校本科畢業生,保證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強合作”縮短引才周期。根據用人單位需求,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庫,對全國高校院所重點學科、優勢專業進行研判分析,提前介入開展校園招聘。近兩年,多次赴首都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對接引才,累計引進基礎教育人才23名,有效推動校地雙向合作。“降門檻”拓展引才空間。為鼓勵引導優秀人才向基層流動,區別以往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開招聘,在基層崗位設置報考條件時,不設開考比例、放寬專業要求,只限制專業目錄的學科大類,力求最大限度地吸引各類專業人員。近兩年,專項引才吸引全國各地優秀高校畢業生1100余人報名。
創新并舉、下放權限,打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人才高地。統一標尺把好政治關。綜合素質測試由引才工作領導小組集中組織“第一考”,采用結構化小組面試等新模式,以更加靈活、全面、精準的評價方式考察考生的政治素質和綜合能力。探索靈活方式把準專業關。專業能力評估由用人單位分別組織“第二考”,通過專業試講、知識答辯、場景模擬等方式開展評估,多方位、多角度考察引進人員專業素養,確保引進人員符合用人單位崗位需求。人才儲備穩住基本盤。為充分體現引才留人誠意,建立事業單位專業人才儲備庫,劃定準入分數線,將未被錄用的優秀人才全部納入其中,為后續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儲備力量。截至目前,共儲備在庫人才26名。
保障待遇、優化服務,打造栓心留人、干事創業的強力磁場。“編制周轉”暢通人才流動。探索將事業單位編制“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調劑50個事業編制設立人才編制周轉池,實行總量控制、動態管理、周轉使用,重點滿足已滿編事業單位引入高層次及急需緊缺人才所需。制度改革突破“編制瓶頸”。針對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緊張問題,試點先行編外人員控制數管理辦法,賦予“控制數”人員與在編人員同等待遇、同等晉升機會,留住用好基礎教育人才。“保障先行”促進優化人才培養。制定人才培養中長期計劃,根據人才的專業、崗位等特點開展訪學研修、學歷提升和實踐鍛煉,累計培養鍛煉各類人才290余人次。設立人才引育專項經費100萬元,優先辦理引進人才職稱評定,保證高端人才子女就學、就醫等,推進人才引得進、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