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芬怎么也不敢想,她能從農村家庭主婦,搖身變成專業育嬰師,每月還能拿到4000多元工資。
在山東省膠州市膠北街道后寨村,每天晚上7點開始的技能夜校幾乎場場爆滿。王少芬和40多名同村姐妹參加了育嬰技能培訓。通過夜校學習,她們多數人拿到了育嬰師中級技能證書,開始“憑本事吃飯”。
一年前,為了幫王少芬等眾多村民增加收入,村黨支部書記徐光明沒少費心思。
“村子緊鄰膠北第二工業園,全村有勞動能力的只有2個初級工,務工待遇很低?!毙旃饷髡f,一些村民向他反映,工廠里有中級技能證書的工人比他們每月工資多拿500多元,他們也想考證,無奈沒有時間。
為此,徐光明和村干部商量,決定為村民開辦技能夜校。
“農民沒有錢交學費,我們可以發動培訓機構,利用職業技能補貼政策,讓農民免費學技能。”徐光明說。
說干就干。沒有教室,徐光明就帶人把村部舊辦公室收拾出來,晚上當技能夜校教室;沒有教學設備,就找青島創業大學膠州分校,借他們的教學設備;沒有老師,就把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引進來,協商為村民免費培訓。很快,后寨村農民技能夜校辦起來了。
經過與村民商量,夜校首先對育嬰師和電焊工兩個專業開班授課。經培訓,多位村民取得中級電焊工證,提高了在工廠的工資待遇;王少芬則從一名農村婦女成為一名專業的育嬰師,加入當地一家家政公司。
如今,村夜校又增加了面點烹飪班,每班定額40人,常常爆滿,一些村民去晚了,只能自己拿板凳坐在過道上聽課。
為了擴大夜校培訓成果,讓后寨村民憑技能致富,村里成立了膠州市膠北后寨紅色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把村民的學習成果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收入,開業僅一周接單20多萬元。
“我們計劃用1年時間,為村里培養至少100名中級以上水平的技能人才,轉變村里的人力資源結構?!毙旃饷髡f,要讓全體村民逐漸走向美好的新生活,幫助他們實實在在學技能、增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