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柱,山西省壺關縣百尺鎮五集村支部書記。從2003年當選至今,“一肩挑起小山村”,一干就是18年。18年發生了大變化,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發展了“四大軟”,實現了“四大變”,達到了“四個硬”。
發展“四大軟”----張建柱的治村成果
群眾中流傳著一句話,“這書記、那書記,有本事帶領群眾富了,才是好書記!”全村有189戶729人(其中貧困戶30戶61人),整個村地勢不平,有利因素少,發展難度大;溫飽好解決,難的是“再上臺階”。為了當個群眾口中的“好書記”,張建柱從建設基礎設施入手,修路、接水、改造農用電,接通有線電視,接通電腦網絡,讓群眾不出家門,就能知曉天下事,不出村就能天天“看電影”。讓群眾每天受益一點點,幸福相伴一天天。
人的幸福感是要不斷遞進的。水通了,路好了,吃飽了,百姓想的就是“高收入”。為了群眾“收入高”,張建柱作起了產業發展“文章”,打算發展“玉露香梨”。“玉露香梨”的特點是,汁多、酥脆、甜度大,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指定供應水果,在2013年第十一屆中華名梨擂臺賽上獲得了“中國梨王”稱號,是國家農業部倡導種植的主導品種。
計劃引進“玉露香梨”的提議一出來,立刻遭到以群眾代表張雪安為主的部分人的強烈質疑,“不種糧食改種梨、看你腦子中了迷,天下能人何其多、好事哪能輪到你?不帶群眾去增收、致富哪能靠只梨?”
面對懷疑,張建柱沒有“一個人說了算”,而是和村委主任靳紅亮商議,倆人墊資1萬多元,組織全村116個戶主明白人,到山西省第一個種植“玉露香梨”的臨汾市隰縣石家莊等鄉村實地參觀,由當地種植戶現場解決群眾疑問。經過2天的參觀,全村群眾認識上來了,一致同意上馬這一優質項目。之后,又發動群眾建設了20多個蔬菜大棚,流轉土地發展上百畝旱地西紅柿,當年發展,當年受益,基本實現“多元發展”。
從2016年開始引進,經過連續4年的連續種植,如今,五集村“玉露香梨”規模達到500多畝,旱地西紅柿達到200余畝。如今“玉露香梨”進入掛果期,預計豐產期產量將達到50萬公斤,產值100萬元,戶均增收3000元。
近年來,支村“兩委”一班人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每年植樹造林,美化生態環境;改造“水電路廚院房圈廁”,美化人居環境。群眾用“四大軟”,概括了村中近年來的發展成果,就是“紅透的柿子楊柳梢,玉露香梨軟米糕,吃一口來甜到心,黨支部引領就是好!”
實現“四大變”----張建柱的服務理念
當選之初,有人說,張建柱那個“軟旦”,要能處理好村上的雜務,我就服氣。言外之意,就是不看好我這個支書。
常言道,不蒸饅頭蒸口氣。當聽到這句帶有“侮辱性”的言語之后,張建柱暗下決心,“別拿豆包不當干糧!”以前,我不顯山,只是沒有個舞臺。現在當了支書,有了舞臺,就讓你看“一臺臺好戲”!
上天好象配合一樣,事來了。有一年夏天,“三天兩下雨”,雨水格外多。村民靳會成和鄰居陳春好因為房前屋后的“走水”,發生了劇烈爭吵,靳會成院的水要流往陳春好房子后面,因為水量大,陳春好怕沖毀自己家的房后墻,就在關卡處壘起了一面堵水墻。這個事越吵越大,不等張建柱調查清楚,靳會成就告到了鎮政府。政府領導狠狠地批評了張建柱,原來說風涼話的人也趁機上串下跳。挨批之后,張建柱冷靜下來,先訪陳春好,問清為什么堵水;再問靳會成,為什么不經支部調解就上訪,從而查清了生氣緣由。原來兩家因為一件小事,隔了心思,陳春好就以“走水”為由,為難靳會成。之后,經村民事調解委員會調解,兩家握手言和,和好如初。
這樣的“雞毛蒜皮糾紛”,在農村太多了,處理中體現了張建柱“遇事冷靜、不靠個人靠集體”,“軟中帶硬、不爭一時之長短”的工作作風。用這種作風,張建柱帶領群眾發展經濟,村中的土路“硬生生”變柏油路,老百姓的土坯房“硬生生”變成紅磚房,村上的“厲害人”“硬生生”變成了“規距人”,群眾年收入“硬生生”由1000元左右變成8000多元,其中還有三分之一的戶年收入超過10000元!
達到“四個硬”----張建柱的帶隊之道
上面千條線,基層一根針。村干部是“最小的官”,但官小責任大,什么事都要遇到,什么矛盾都要見到,什么困難都要克服掉,什么難事都要自己化解掉。
2014年,在村級換屆選舉中,現任村委主任靳紅亮選了上來,原來“一肩挑”的張建柱,一下子就卸去了一多半工作,張建柱的心里失衡了。難道是群眾不相信我了、是我干的讓群眾失望了?......各種雜念上了張建柱的心頭。后來,一個班子成員說,群眾不是對你失望了,而是看你干的太累了,恰好靳紅亮這個年輕人有志在村,群眾想讓你身上的擔子輕一點。這個理由,雖然讓張建柱心里好受一點,但張建柱還是感到失落,過了一段不舒服的日子。
由不舒服到逐漸適應,是靳紅亮這個年輕人對張建柱的尊重。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靳紅亮能看開,張建柱也能放下架子,逐漸放手支持他的工作。如今,他們兩人經常談心、交流,工作有什么想法,都提前告知對方。一些群眾代表說,其他村都是“別別扭扭”的,沒想到你們倆人卻是“穿一條褲子”。
正是由于他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起使”,黨支部堅持做到了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黨員頭腦,嚴守了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增強了“四個意識”、堅定了“四個自信”、做到了“兩個維護”,保持了政治過硬、思想過硬、隊伍過硬、作風過硬“四個過硬”,不折不扣執行了上級黨組織決策,黨支部應有的作用都發揮了出來。張建柱本人也先后獲得了市、縣、鄉黨組織的表彰,很早以前的就不說了,僅2018年,長治市委授予張建柱“長治市鄉村文化記憶試點工作先進個人”、縣委授予他“優秀村干部”榮譽稱號,2019年,縣委又表彰五集村為“六好紅旗村”。
張建柱說,回顧我當村干部的經歷,有四點體會:一是不忘本來。我是一個普通農民,當了村支書,我也沒有忘記本色,而是堅持為民就是為自己。二是吸收外來。外地好的項目,我盯著;外地好的做法,我學著;外地好的人才,我也想著引進來。三是面向未來。雖然取得了一點成績,但我還不滿足,我還想著把五集村建設成一個“生產高品質、強業富村,生意高市值、強村富民,生態高顏值、興業美村,生活高品位、樂業安居”,努力促進鄉村振興。四是放心將來。只要自己無愧于黨、無愧于民,將來退下來了,仍然敢走村入戶,不擔心群眾給自己“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