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繆翼 林單丹)在過去的一年里,天津市在城鄉建設品質提升和鄉村振興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市民、農民帶來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也為鄉村的全面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城鄉建設方面,天津市持續提高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獲批,10個涉農區的規劃編制工作也順利完成。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順利開工,興港高速等交通項目加快建設,地鐵11號線一期西段、5號線延伸線、津靜市域(郊)鐵路首開段也正式投入運營,為市民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此外,天津市還上線了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在改善城市宜居環境方面,天津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7.3%,優良天數同比增加36天,空氣質量得到顯著改善。新梅江公園北段、柳林公園二期和56個口袋公園相繼向市民開放,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寧河區還成功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展現了天津市在生態保護方面的卓越成就。此外,天津市還集中力量分年度實施城市管網改造,全年改造燃氣管網723公里、供熱管網1122公里,完成了7638戶的“冬病夏治”供熱改造。
在鄉村振興方面,天津市糧食生產實現了“二十一連豐”,40萬畝增發國債高標準農田項目率先完工,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考核優秀。同時,“津農精品”銷售額連續兩年突破百億元,展現了天津市農業產業的強勁實力。12個鄉村旅游重點片區有序建設,49個項目投入運營,為鄉村旅游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農村產權交易所交易額躍居全國首位,800個經濟薄弱村的扶持工作也圓滿收官。
展望2025年,天津市將繼續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將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高質量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著力開創城鄉共同繁榮新局面。在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方面,將聚焦穩產、供優、增效、賦能,加快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區建設,建設高標準農田30萬畝以上,并務實抓好優質農產品培育推廣。在推進農村產業增效方面,將圍繞城市服務輻射、城鄉產業協同,推進消費下鄉與農貨進城雙向奔赴,提質擴面農村產業融合片區,并深度挖掘鄉村空間生態價值,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村鎮。在加快和美鄉村建設方面,將注重鄉村環境提升、資源供給、服務便利,優化布局冷鏈物流、寄遞服務等新型基礎設施,完善垃圾污水、鄉村道路等公共設施建管機制。同時,還將鞏固368個經濟薄弱村扶持成效,試點探索、分類建立城鄉產業、文化、消費等結對機制,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在深化農村改革方面,將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6個整鎮試點,有序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并深化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試點建設,盤活農村各類閑置資源資產,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