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舍錯落有致,村道寬闊整潔,花草林帶景觀優美……走進新疆阿勒泰市闊克爾圖村,一幅鄉村美景映入眼簾。然而幾年前,闊克爾圖村還是一個產業進不來、人口流失嚴重的落后村,它的蛻變離不開村黨支部的長期努力和探索。
網格管理解難題,耕好鄉村治理“責任田”
網格化社會治理作為基層治理模式的創新,對于推動基層社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作用。闊克爾圖村把防范化解網格安全風險擺在突出位置,結合“包村聯戶”工作機制,建立“1+3+N”聯動網格化管理體系,全村劃分為3個網格,并下設6個細分網格,細分網格設置2名網格員,每個網格員聯系8-10戶農戶,實現“黨建引領全覆蓋、網格運行全關通、服務管理全方位”的網格黨建新格局。
依據網格化管理和地域特點,運用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統籌協調職能部門、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等治理主體,建立鄉、村、警、181團聯調聯處的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將鄉司法所干部、法律顧問納入到村矛盾糾紛調處組織中,通過巡邏排查、上門走訪、來電來訪、小板凳座談、網格反饋等渠道,定期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及時協調處理各自“責任田”里的矛盾糾紛,將矛盾化解在最小單元,做到工作布局一張圖、任務落實一張表、綜合治理一盤棋。
“大家有事都會主動找網格長,大到政策講解,小到矛盾糾紛調解,我們都管。網格員的聯系方式、照片上墻,方便群眾及時聯系,問題也都會在網格中及時解決。同時,村里實施了‘預警監控’工程,安裝了38個高清攝像頭,實現全方位覆蓋安全防控體系,極大地提升了村民們的安全感及幸福感。”闊克爾圖村第二網格網格長吾那爾別克?塔什談到。
“三治”融合強意識,增添鄉村治理“正能量”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定星盤”,增強法治建設是鄉村振興發展的必然路徑。闊克爾圖村積極構建“支部+法治”,以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德治為先導,發揮“1+1+1>3”的治理效能,依托“村規民約”修訂、“紅黑榜”公示、“積分制”獎勵等活動,抓好黨群積分管理和村民議事協商兩項機制落實,實現“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人人做主人”的良好局面。
以“自治”強基,激發主體活力。按照“黨建引領、群眾主體”的工作思路,制定村規民約,充分發揮離退休干部、老黨員、鄉賢能人等示范引領作用,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完善村級“三務公開”,規范村級“小微權力”清單,成立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移風易俗理事會,實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治管理體系。
以“法治”固本,系牢安全準繩。深化“法治示范戶”“法治明白人”的培育工程,設立村級法律服務工作站、法律知識大講堂、矛盾糾紛調解室,統籌司法所、派出所、綜治辦、黨群服務中心、聘請義務法律顧問等力量,開展“線上線下”“普法到田間地頭”等學法守法用法活動,不斷增進群眾增強法治意識,有效提高村民警惕,嚴防詐騙。今年以來,累計開展普法活動10場次,提供法律咨詢12件。
以“德治”鑄魂,培樹向善新風。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整合黨員活動室、法治圖書角等資源,在節日節點開展移風易俗、尊老愛幼、崇德向善宣傳活動。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清潔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等形式多樣的道德評議活動。開展政策宣講、結對幫扶、走訪慰問、庭院清潔、義務巡邏等活動,形成全村黨員、群眾攜手共建的和諧氛圍。
“黨員帶頭示范作用發揮越來越明顯,能夠在維護社會穩定、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和經濟發展等工作起到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同時,為了積極引導村民參與村級建設和鄉村治理,我們開展了評選表彰‘清潔文明家庭’2戶,評選‘好婆婆’‘好媳婦’8戶打通了治理服務‘最后一米’。”闊克爾圖村黨支部書記姜淑云說。
產業興旺有巧思,暢通基層治理“致富路”
“現在的環境,都趕得上城里了,路兩邊的所有空閑地種植觀賞樹、花卉和草,設置休閑、休憩區,還建設了沙棗林游玩區,沙棗林攝影區,很多人到這里休閑游玩。我也瞅準商機開了商店,每年收入較以前增加了4000-5000元左右。”村民金恩斯古麗·朱馬汗開心地說。
有了“面子”,村“兩委”又開始琢磨“里子”。村“兩委”按照“黨建法治示范村美景強村、產業富村”發展思路,將黨的建設和發展美麗經濟、建設美好生活相融合,采取“黨支部+法制文化商業街”,招納高質量民族特色餐飲入駐餐飲美食廣場,“逢五跳蚤”市場,充分利用10個可移動木屋攤位,統籌發展農副產品、地攤經濟、夜間經濟及農村電商新產業新業態,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圍繞“支部建在產業鏈上,農民富在產業鏈上”的工作思路,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深入推進“村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的模式,依托刺繡合作社、煤場,將農村經濟產業發展形成閉環,全面提高農牧民經濟收入,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同時打造鄉村特色品牌,推動在鄉村治理的美麗畫卷上綻放出朵朵“致富”花。
如今,闊克爾圖村民生服務功能齊全,基礎設施完善,文化宣傳氛圍濃厚,庭院花果飄香,既有“內涵”也有“有顏值”,名副其實的“綠美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