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4點,送餐員準時來到位于上海市崇明區廟鎮合中村的香朵開心農場后廚,他瞥了一眼門前的黑板:“永樂村11份、合中村19份、窯橋村11份……總共108份,同往常差不多的量。”今天的菜是蒸雞蛋、兩塊紅燒雞翅以及青豆炒玉米。接下來1小時內,他要將這108份餐食送到全鎮11個村的老人手中,一天兩餐,這已經成了習慣。
“我已經吃完了,今天菜味道很好,送來的時候還是熱騰騰的。”剛過下午5點,楊勇生已經吃完了飯。今年78歲的他,從小就有小兒麻痹癥,是村里的五保戶,多年來一直是獨自一人。每天按時出現的餐食與問候,讓他倍感方便與溫暖。
合中村共有1700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有800多位,像楊勇生這樣的獨居老人有19位。過去村里沒有能力建設高標準的食堂,吃飯一直是大問題。
2017年,由廟鎮招商引資而來的香朵開心農場落戶合中村,一期共有獨棟民宿洋樓12座、房間48個,占地200余畝,融合生態農業和休閑旅游,一開放便以優秀的餐飲水平與獨特的咖啡口味,吸引了眾多島內外游客前來打卡,這也讓合中村黨總支書記劉炎燕看到了解決養老難題的機會。
“我們和香朵開心農場交流之后,發現農場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情懷。所以就與農場合作,將村里的助餐服務點設在這里。”劉炎燕說,剛上線那段時間,壓力很大,雖然保證了食品安全,但成本大的問題卻依舊存在。
每頓收8元錢,是劉炎燕從2017年7月啟動這項工作以來就定好的價格,至今未變。“除了餐品的價格需要補貼外,當時是村里派人送餐,加上送餐員的工資,村里每年都要補貼大約15萬元。”劉炎燕說,直到2019年,廟鎮把為老助餐服務擴展到全鎮11個村,并將送餐服務交由香朵開心農場承包,按照“政府補一點,企業讓一點,個人出一點”的運營模式,最終堅持了下來。
解決好老人吃飯問題,只是第一步。為讓村民更有幸福感,合中村“兩委”邁出了新步伐。
村里沒有物業公司,村“兩委”組織村內的各類能人,組建水電工、機電工、泥瓦匠、裁縫、理發師等多支“物業小分隊”,各黨群服務點根據村民服務需求,指派對應的服務人員上門為村民服務。
服務問題解決后,村“兩委”還建成為民服務與議事協商為一體的“合中幸福苑”。“過去,這里原先是一處閑置房屋,改造后新增醫務室、圖書室、活動室、村民舞臺和健身區域,可為老人提供日間照料、休閑娛樂等服務。”劉炎燕說,自2019年12月初正式投入使用,每天都有不少村民前來,他們都喜歡這里。
“合中幸福苑”堅持每月組織開展一次的孤寡老人、留守兒童關愛活動以及老年人健康檢查活動,每周一、三、五80周歲以上老人免費理發公益活動,已成為村里一張閃亮的志愿服務名片。
本報記者 華賢東
本報通訊員 朱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