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右)和師傅吳伯濤在田間查看蔬菜長勢。 (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委組織部供圖)
師傅:吳伯濤
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委組織部組織二科科長
徒弟:楊 凱
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南尖塔鎮左場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為受災玉米田保收保產
穿過廣袤農田,走過條條村街,我來到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南尖塔鎮左場村擔任村書記助理,選調生的生涯在此扎根,鄉村振興的種子也在心底萌芽。
到村之前,市委組織部為了讓選調生能迅速融入村街、站穩“腳跟”,為我們安排了“到村一件事”活動,并選定了“幫帶導師”。我的導師是廣陽區委組織部組織二科科長吳伯濤。
吳科長有著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初見我時便送了我兩個筆記本,并對我說:“一個本子記好工作日志,一個本子加強理論學習。記得要把本子隨身帶著,隨手記錄。你坐在屋里想到的都是問題,只有深入基層才能找到辦法。”吳科長還叮囑我:“要和村民們拉近距離,主動打招呼必不可少,遇到同輩的就叫哥、姐,年長的就稱呼大爺、大娘。”
到左場村后,我就和吳科長共同商討制定“到村一件事”的方案。我們發現村里的主要糧食作物玉米因暴雨洪澇而面臨減產風險,這可能會影響村民的收益,而我是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專業的研究生,當即我們決定把幫助村民保收保產確定為我的“到村一件事”。
剛走出校園的我還沒有太多的實踐經驗,這件事我能做好嗎?當我對自己產生懷疑時,吳科長細致的講解讓我吃了一顆“定心丸”。他說:“做好基層工作首先要學會傾聽民聲、收集民意,其次需要耐心溝通、貼心服務,最后就是做好詳細計劃、踏踏實實地干。”聽完他的點撥,我結合自身所學,決定大膽一試。那些天,我多次前往田間調查玉米生長情況。由于降水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大部分玉米田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積水問題,而玉米植株浸泡在水中,根系活力下降,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能力減弱,尤其是處在大喇叭口期前的玉米,抵御澇漬能力較弱,近70%的玉米都出現了生育期推遲的現象。如果不對這些淹水澇漬采取措施,將會嚴重影響玉米的最終產量。
我該怎樣幫村民保產保收?吳科長給了我及時指導:“聚焦基層工作,要學會用好三面‘鏡子’——顯微鏡、放大鏡、多棱鏡,做事靈活才能有成效。”我在吳科長指導下,通過觀察玉米生長情況、記錄性狀指標、查閱相關文獻、咨詢玉米栽培專家,提供了極具可行性的玉米災后管理指導“明白紙”。然后,與村書記一起推廣宣傳,告知村民們玉米可能減產的風險,并逐一宣講補救措施。那段時間,我幾乎天天與村民們在田間深耕細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終實現了玉米產量與往年基本持平。
完成“到村一件事”后,我收獲滿滿,既拉近了和村民之間的距離,也打開了工作局面。當我和吳科長繼續商討還能為村民們做哪些實事時,吳科長依據我本科讀的園藝專業,建議我再次運用專業知識入戶調查了解需求。
他一邊領我入戶調查、向我傳授溝通技巧,一邊指導我要關注細節、將幫扶落到實處。我們發現村民自家菜園總受到病蟲害的干擾,辛苦栽種的蔬菜往往因為難以對癥下藥而長勢不好。于是我針對每家菜園蔬菜的情況,分別為他們提供可行性建議。比如:村民家家都種的西紅柿,在坐果期若處在高溫并且缺乏水分供應的情況下,會導致番茄臍腐病的發生,我告訴村民可以采取科學施肥、追施鈣素、中耕松土等簡易措施來處理。聽完我的建議,村民們十分信任,立刻照做。
收獲與耕耘相伴,成就與拼搏同行。吳科長的每一次指導都讓我受益匪淺,在他的幫助下,我迅速融入村子,并且一點點成長。無論是和村民一起守地護田,還是和村民共管菜園,每一分傾注時光與汗水的勞動,都體現著選調生的初心,也詮釋著農學生的擔當。
“一株玉米”話成長
為了讓選調生工作起來有底氣、有信心,市委組織部為每名新錄用選調生都配備了“幫帶導師”,我擔任小楊的導師。
小楊一開始在工作上略顯“稚嫩”,但他虛心好學,傳授給他的“錦囊妙計”都能很快領會并認真落實。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幫帶,我看著小楊一點點地從青澀懵懂的畢業生成長為踏實肯干的選調生。
從“象牙塔”到“田間地頭”,小楊能撲下身子迅速融入。左場村農民田間種植經驗豐富,但農學理論知識有所欠缺,遇到自然災害往往束手無策。而現在,通過運用專業知識和多渠道宣傳,我們在農技推廣中發揮所長,既強化了村街農業生產服務,也提高了村民生活品質。
從“獨善其身”到“為民謀福”,小楊能利用專業做實事。他反復和我提到,“作為一名農學專業的選調生,一定要為村民做點實事。”而我也時不時地提醒他,想要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就要心里始終裝著村民。走訪后,我們看到村民家家都種菜,但病蟲害現象很普遍。這時他想的不是自己應該完成什么任務,而是想著能為村民們做些什么,隨即就大量查閱資料,很快就有了一個初步的方案。此后,當我們再去挨家挨戶解決問題時,我能感受到他臉上洋溢著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在幫帶小楊的過程中,我由衷地感受到年輕人的朝氣蓬勃和干勁十足,就像小楊所說,“玉米在關鍵的生育時期對逆境脅迫和養分供應異常敏感”,我想干部的成長成才也是如此,既要扣好“第一粒扣子”,又要在關鍵階段給予充分的實踐鍛煉。
希望更多人才能夠來到鄉村、發展鄉村,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基層力量。
本報記者 姜嘉琪 整理
延伸閱讀
2023年7月,河北省廊坊市在新錄用選調生中開展“到村一件事”活動,129名2023屆新錄用選調生結合自身所學和村情實際,申報認領到村事項180余件。
為確保“到村一件事”活動順利推進,廊坊市委組織部先后為新錄用選調生選定258名“幫帶導師”和10名聯絡專員,專門負責答疑解惑和協調聯絡,讓選調生工作起來有底氣、有信心。同時,還通過建立“活動紀實日志”、定期督導、實施結果驗收等辦法保障活動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