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南粵大地暖陽高照。在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金雞鎮高鎮村的田地里,黨員干部和村民們忙著對溝渠、農路的雜草和垃圾進行集中清理,推土機、挖掘機在田間往來穿梭,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
眼下正值秋冬農田水利建設黃金時期,金雞鎮黨委積極謀劃一批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小工程,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用“水”惠民生,力求以實實在在的成果推動主題教育取得實效。
“我們圍繞農業增收主題,進村入戶了解村民的生產訴求和難題。木龍村民小組的群眾對每年開春時農田灌溉水源不足問題反映強烈。”高鎮村黨總支書記陳惠衍說。
原來,木龍村民小組位于灌溉水渠下游,上中游地區覆蓋10余個村民小組,加上木龍村民小組地勢較高,一到農耕時節,農田灌溉需求猛增,水流到達木龍村民小組時間較長,流量也比較小,難以滿足農戶的用水需求,嚴重時可致播種過晚,影響抽穗揚花,造成稻谷減產。
“能否引來10公里以外的水庫水灌溉?”在走訪時,有村民向村干部建議。
為此,高鎮村村“兩委”干部專門征求城建、農業農村等部門意見,發現若通過調度距離木龍村民小組10公里外的水庫用水,難以從根本上解農田之“渴”。加上該小組原來的農田機電灌溉用井使用已有60余年,今年水井房附近地面出現了塌陷,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村“兩委”干部多次商議后最終決定:打井挖渠引水!
木龍村民小組農田周邊地形較為陡峭,為了讓農田機電灌溉用井水量大、距離農田近、抽水成本低,鎮村黨員干部對村里的農田進行了全面、科學勘察測量,最終確定了農田機電灌溉用井的具體位置和建設實施方案。
群策群力下,工程推進很快。“太好了,出水啦,出水啦……”11月3日,在小山坡旁的深水井施工現場,看到深度達70米的農田機電灌溉用井噴涌出第一股清泉,圍觀的村民們激動不已。
“這口深水井預計可灌溉面積650畝,我們小組水稻、冬瓜等農作物灌溉難的問題可迎刃而解。”木龍村民小組組長劉潤宋興奮地說。
“村里新打的這口井,在冬種來臨之際幫助農田‘喝飽了水’!我打算種一些白菜、芥菜,希望趕在春節前上市,賣個好價錢!”村民李伯站在田埂上,看著清澈的井水流入田地,笑逐顏開。
“從項目謀劃推動到落地建設,依靠的是黨群一心。鎮村黨員干部發揮帶頭作用,廣大村民紛紛響應,泵房的泥磚都是大家自己一塊一塊砌出來的。水井潤澤農田,也滋潤了村民們的心田。”陳惠衍說道。
有了水,更要用好水。“農田機電灌溉用井出水后,我們隨即組織黨員群眾齊心協力參與農田渠道清淤、清雜、清障工作,真正實現誰管理、誰受益。”金雞鎮黨委副書記張向明說,該鎮將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引導更多村黨組織、黨員群眾一齊發力,改善農田水利設施,為來年的農業生產打下基礎,讓群眾在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中,更有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