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規劃師作為鄉村振興建設與規劃專業人才,在廣袤農村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進一步完善機制,讓鄉村規劃師既引得進,更留得住、用得好?為此,記者專訪了廣東財經大學研究生院副教授張丹。
記者:張老師好!鄉村規劃師是一個新職業,隊伍從無到有、逐步壯大。請問怎么樣讓他們安心扎根鄉村、投身鄉村振興?
張丹:鄉村規劃師這一職業的出現,可以解決村莊規劃中技術力量不足,實施不到位、不及時等突出問題。要使其更好發揮作用,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做好頂層設計,完善人才流動機制。出臺鄉村規劃師管理實施細則,明確鄉村規劃師的身份定位、職權和義務、鄉村工作時間、選派考核方式、歸口管理部門等。同時,進一步加強鄉村規劃師的流動。例如:定期舉辦鄉村規劃師供需見面會、鄉村規劃師鄉鎮職業發展會、鄉村規劃師跨鄉村自由從業等。這樣既能擴展鄉村規劃師縱向發展,使其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也能更好填補鄉鎮空缺的規劃職位,提高鄉村規劃師的工作效率,更好助力鄉村振興。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強化建設經費保障。主要為鄉村規劃師提供專業化、職業化發展道路上的條件、平臺、經費等方面的支持,具體舉措為兩點:首先是加大鄉村規劃師隊伍建設經費資金投入,重點支持鄉村規劃師隊伍培訓,進一步提升鄉村規劃崗位人員的能力素養。其次是落實鄉村規劃師工資福利待遇,應保障鄉村規劃師工資水平,落實鄉村規劃師績效工資。對長期扎根農村一線的鄉村規劃師,在工資待遇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為其辦理相應的醫療和社會保險,使其安心放心扎根鄉村。
記者:新職業帶來就業新“風口”。但我們也看到,鄉村規劃師與之相配套的職業標準、行業規范、社會保障等方面還需完善和規范。相關職能部門該怎樣為新職業度過“幼苗期”保駕護航?
張丹:鄉村規劃師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新職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很好的發展前景。為使其度過“幼苗期”健康成長,必須使這一群體干事有平臺、待遇有保障、發展有空間,相關職能部門可以從三方面著手。一是搭建平臺。如搭建鄉村規劃師駐村掛點平臺、服務產業項目、文旅規劃項目、鄉村治理工作、規劃師下鄉活動等,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為這一職業打造發展引擎。二是打造職業評定平臺。如通過歸屬單位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等部門的合作,建立鄉村規劃師的職稱等級及評定標準,從而建立鄉村規劃師的職業發展路徑,指導鄉村規劃師的正規化和制度化建設。三是加大力度,拓展發展空間。推進多重人才培育模式,滿足“新職業”人才自我成長與培育需求。重視鄉村規劃師職業素質培養,搭建鄉村規劃專業人才交流網絡信息平臺。同時,通過“專業技術人員培訓計劃”提供應用性、實用性的實踐與理論課程,為鄉村規劃人才培育打下堅實基礎,培養鄉村規劃師在鄉鎮成為中堅力量。
記者:應如何規范管理鄉村規劃師參與、規劃、實施、監督全流程?或者換句話說,規劃師干得好不好,應該怎么考核?
張丹:現行制度下,已經明晰鄉村規劃師的職權邊界,對鄉村規劃師有明確的定位。規劃師干得好不好,可以從微觀個體的角度來構建鄉村規劃師的評價指標體系。一是個體因素。主要為職業素質,包含政治素質、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工作態度、執行能力和協調能力等。二是日常考核。主要為日??记凇ⅹ剟钪贫?、任務落實、工作合理性和匹配性。由此可見,需要建立鄉村規劃專業從業人員專門審計與監管部門,主要開展工作監測與糾錯機制。三是工作效能。主要表現為政治績效、經濟績效和社會績效。包含政策落實、經濟發展績效、生產力發展績效、宜居鄉村績效、文明鄉村績效、生態鄉村績效等。同時,根據鄉村規劃師職責和考核標準,應建立準入和退出機制,實現優勝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