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左)在村民家中調研。(高塄村供圖)
2021年8月,我作為青海省祁連縣八寶鎮高塄村到村任職選調生兼駐村工作隊隊員駐高塄村參與鄉村振興工作。記得第一天參加八寶鎮工作例會,就像經歷了一場“聽力測試”,聽不懂青海話讓我既慌張又著急,入戶調研時顯得格格不入。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覺純樸的村民不在意你說什么話,只要你真心實意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他們自然會把你當成“暖心人”。我不再迷茫而彷徨,一心在為民辦事解憂上求實效。
初到高塄村,村莊正在實施村道改造項目,長時間的降雨使道路泥濘不堪。顧不得道路濕滑,我們依然挨家挨戶走訪調查,了解村民生產生活情況。走訪一戶、了解一戶、記錄一戶,不到兩個月,就掌握了全村163戶村民的基本情況。我們不斷推進社會救助“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轉變,通過日常走訪摸底、定期集中摸排等方式,詳細了解村民看病就醫、教育就業、收入支出現狀,做到“急難”對象早發現、早報告、早干預。兩年來,累計落實臨時救助53戶159人30萬余元,急救難3戶10人5萬余元,疫情期間一次性救助13戶44人近2萬元,脫貧家庭大學生“雨露計劃”助學補助1.5萬元。
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落后、發展后勁不足是我們對這個村的第一印象。在了解村里的實際情況后,我們發現高塄村旅游資源優勢顯著,但由于規劃不足、產業欠缺、經營不善,未能取得良好效益,于是我們以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和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建設為依托,制定完善了多個發展方案,謀劃建設集鄉村民宿、休閑垂釣、觀光度假于一體的休閑觀光體驗基地項目,形成可覽、可游、可享、可玩的鄉村旅游“打卡點”。
“牛羊糞便遍地都是,剛修好的路就這么糟蹋了。”為解決當前村莊環境衛生整治存在的難題,我們聯點單位省委網信辦多次赴村調研,并同中國農業銀行青海分行進行溝通協調,最終爭取愛心捐贈款20萬元購置道路清掃車1輛。2023年6月,祁連縣首輛農村道路清掃車在高塄村“落戶”并投入使用,成為環境衛生整治的得力助手。
高塄村地處卓爾山下、八寶河畔,村莊兩面皆是陡山,近半數村民居住在山腳下,導致村莊山洪泥石流等風險隱患更大。我們將責任扛在肩上,汛期全面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常態化開展低洼地帶、高陡邊坡、危房舊房等隱患點綜合摸排。
“莊員們,泥石流下來了,快撤!”還記得2022年8月27日,受短時強降雨影響,深水槽附近泥石流涌向八寶河,群眾生命受到嚴重威脅。在聽到村黨支部書記李國財在微信群里發出的語音后,我們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馬不停蹄地開展群眾緊急疏散工作。上半夜忙于指揮和幫助群眾轉移,下半夜仍堅守在村口,防止村民因擔心家中財物而回家。當日,共轉移全村常住村民84戶273人。
到村兩年,我已經能清楚地認出全村163戶村民的樣貌,能一口報出他們的姓名。每每聽到他們親切的話語,都覺得溫暖。 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