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涵(右)在村民家中開展國情調研。許昭平 攝
兩年前,我來到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彩塘鎮宏安三村擔任村主任助理。四季更迭,在日與夜的堅守中,我經歷著村子的“四時之景”,努力扎根汲取養分,像竹子一樣拔節生長。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也是我到村任職開始的時節。剛到村里我便迫不及待地開始入戶走訪,卻碰了一鼻子灰——可能是看我面生又文縐縐地講政策,走訪的第一位村民冷淡地回我,“沒啥可說的,家里情況就這樣”。鎩羽而歸的我向村書記訴苦,他指點我說:“跟村民們交流的時候咱們要接地氣,要說他們能聽懂的、有共鳴的話?!贝撕髱滋?,我都在思考到底什么是“村民喜歡的話”。后來,我每一次入戶走訪時,并不著急切入正題,而是先和他們嘮家長里短、聊工作生活,終于成功打開了鄉親們的“話匣子”。在你一言我一語的閑聊中,我收獲了真正的民情民意。
那段時間,行走在秋天的鄉野,到處可見沉甸甸的麥穗壓彎了腰。我深深體會到,自己也要學那低頭的麥穗,保持謙虛,沉下心向村干部請教、向群眾學習。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秋去冬來,我也迎來了到村后的第二份考卷——潮州市農民工監測調查。回憶起那段日子,我和村會計兩個人,一輛摩托車,一部平板電腦,在凜冽寒風中走村串戶,同樣的問話重復了一遍又一遍。一開始,少數群眾不理解、不配合,我雖然委屈,卻時刻提醒自己,不生氣、不爭論,多解釋、多溝通。在我們耐心細致的推進下,監測調查慢慢打開了局面,群眾逐漸理解并配合我們完成了相關數據的收集、填報和上傳。圓滿完成調查任務后,我們收獲了和村民之間深厚的情誼,熟稔之后,他們噓寒問暖,生怕我們受冷著涼,告別之時還反復叮嚀“記得常來喝茶”。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早春時節,萬物都在萌發生長,宏安三村也迎來了充滿希望的春天,人居環境整治如火如荼。經過走訪我發現,村內東畔溪路年久失修,再加上長期受車輛碾壓,路面出現多處破損、凹陷,雨天水坑遍布,村民出行不便,且存在安全隱患。我和村書記商討后,決定向鎮政府反映情況,請求幫扶。在多次爭取和協調下,東畔溪路硬底化工程被納入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建設項目,政府出資50萬元?!绊椖抗纼r95萬,不夠的怎么辦?”又一個問題擺在我們面前,“修路造橋是民生實事,村民們肯定會支持的,我們去動員大家捐款?!庇谑?,村書記帶著我一家家走訪募集資金。聽我們說明來意,大部分村民都熱心地表示支持,紛紛慷慨解囊,盡己所能貢獻力量。短短兩周,資金缺口就得以補齊,接著就是緊鑼密鼓的施工環節。開挖、回填、墊層、澆筑……竣工驗收時,村民們高興地說“真好??!路一修,以后再也不會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幾個月的辛苦勞累都淡去了,剩下的只有滿滿的欣慰和成就感。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六月酷暑,路面被烈日烤得發燙,就連空氣也是熱烘烘的。我練就了與高溫斗爭的本領,上午入戶做防溺水宣傳,上山巡視森林防火,檢查重點防范區域;下午走訪企業,檢查消防安全,看滅火器、應急燈、煙霧報警器是否配備齊全,逃生通道是否暢通,消防臺賬是否完備……夜晚不似白天那般酷熱,日落而息的村民們也回到家中,我就和村民們圍坐樹下,一邊拉家常一邊記錄大家的需求,這便是村中夏日里尋常的一天。高溫下的工作雖辛苦,卻也是我磨煉意志的熔爐。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兩年時間,我人在村、心在村,扎根這片熱土,涵養了深厚的為民情懷。作為一名年輕的選調生,我將繼續在基層練就過硬本領,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不負人民”的滿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