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劉習聰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第四個年頭。他還記得,到湖南省安化縣龍塘鎮陶賀沖村的第一天,自己就滿懷信心地開展走訪,可鄉親們并不待見:“一個黨校教師駐村,能幫扶什么?”
是村黨支部書記的一席話,讓劉習聰找到了發力的支點。“我們這里的群眾觀念陳舊,等靠要思想嚴重。因缺少文化,村里的青壯年外出務工主要干的是高空架子工,危險系數極高。我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在同齡人中已經算是高學歷了。”書記的話深深刺痛了劉習聰,“刨窮根就要興教育,抓教育就要從娃娃抓起。”
劉習聰到鎮上學校了解村里學生的情況時,老師對他說,“村里學生的家長不重視教育,學習成績基本都在全鎮掛末。”為了讓重教樂學的理念在家長心中扎下根,劉習聰萌發了在村里建立教育獎勵幫扶機制的念頭。
據初步測算,開展一次教育獎勵幫扶活動需要三四萬元。盡管家庭負擔較重,劉習聰還是咬咬牙,捐出了當月工資4136元作為啟動資金,又在微信朋友圈發出助學倡議,各地的資助款接踵而至。2021年6月6日,陶賀沖村舉行了史上首次、也是全縣第一次村級鄉村振興教育獎勵幫扶活動:學生領取獎學金和助學金,家長分享育兒心得……由此,陶賀沖村吹進了重教樂學之風,其他村也紛紛效仿這一做法。
因為孩子,鄉親們和劉習聰很快熟絡起來,紛紛反映暑期無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監管,意外傷害頻發。劉習聰決心籌辦“暑期課堂”,他到大學校園張貼支教招募令,把村委會辦公室改造成“教室”,沒有課桌就四處“化緣”。
功夫不負有心人,長沙師范學院8位大學生來到村里,“豪華陣容”不僅吸引了本村學生,外村孩子也慕名而來。“暑期課堂”根據學生興趣,開設了音樂、繪畫、手工、心理健康等20多門課程,劉習聰身兼教務、后勤、保安數職,竭盡全力呵護孩子們成長。“暑期課堂”結束時,學生們自編自演了一場匯報演出,縣領導來了,父老鄉親來了,學校老師來了,掌聲、笑聲、喝彩聲回蕩在山村上空。
如今,陶賀沖村有20余名學生跨進了大學校門,第一次有人考上“雙一流”大學,第一次有人就讀高精尖專業。劉習聰建立了“陶賀沖村大學生群”,和學子們一起分享家鄉的變化,希望他們以實際行動反哺家鄉:輔導孩子、開展移風易俗、建言產業升級……
“駐村工作的法寶是什么?”鄰村駐村隊員經常向劉習聰“取經”。“真心!”他毫不猶豫地給出答案。村里一位青年刑滿釋放回村后,大家都躲著他。劉習聰卻真心和他交朋友,通過傾心交流讓其卸下思想包袱,并幫助他爭取產業資金和低保金、繳納醫保費用。現在這個青年的藥材種植漸成規模,還主動在村內開展志愿服務。如今,劉習聰在村里成了公認的朋友,就連6歲的幼兒園孩子小杰也經常對人說:“劉老師是我的好朋友。”
駐村以來,劉習聰將陶賀沖村打造成了全縣最大的茶葉直播基地、全縣最大的甜柿基地、全縣最大的玉竹生產加工基地。“支部領辦、能人返鄉、直播售貨、技藝傳承、青年創業是我們發展產業的基本做法,村內形成了黑茶、甜柿、包裝、楠竹、藥材、養殖等六大特色產業,成為產業振興引領鄉村振興的樣本。”每每向客人介紹起村里的產業,劉習聰總是笑得格外燦爛。
“高山荒野茶生態環保、品質上乘。”陶賀沖村烏云界茶葉有限公司黃義文邊直播邊出貨,“日銷售額10多萬元不是難事。”劉習聰引導黃義文抓住機遇,在茶園和廠房設立直播間售貨,協助辦理金融貸款,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年綜合產值突破1000萬元。黃義文也愿意反哺村莊,接納大量村民就業,現金上門保底價收購留守老人采摘的鮮葉。
“瘦而不柴、肥而不膩。”客戶對創業青年黃利國生產的臘肉贊許有加。黃家幾代從事養殖,劉習聰實地走訪后,鼓勵他利用山泉水、山野草進行生態喂養,發展臘肉產業,規避生豬喂養的周期率。投身臘肉行業的第一年,黃利國就盈利4萬元,產品一直供不應求。
讓陶賀沖村更多產品變成產業、品質變成品牌,是劉習聰下一步的目標,“期待到那時,姑娘小伙在村里都有工作,老人小孩都有人照顧,人人臉上都有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