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婷(右)在蝦料碼頭周邊開展調研。 馬傳飛 攝
一望無際的養殖塘,馬卡龍色的養殖房,生動活潑的彩繪墻……這是我對浙江省三門縣蛇蟠鄉黃泥洞村的第一印象。“我們有170多戶村民,將近一半都是搞養殖的,青蟹、螠蟶、小白蝦等,這里都有……”2023年8月,我剛到村安頓好,就跟著幫帶導師、村黨支部書記任傳杰在村里入戶走訪,熟悉情況。
然而,剛走了沒幾步就聞到一股刺鼻的味道,身邊的幾位村民也是捏著鼻子快速走過。順著味道找方向,映入眼簾的是亂堆放的集裝箱和黃麻袋。
聽完任書記的介紹,我才知道原來這個與村莊格格不入的地方,叫蝦料碼頭。說起來,在村民剛開始從事海鮮養殖的時候,這里就存在了。過去這些年里,盡管村莊環境一點點在變好,但這個“小角落”卻沒多少改善。每天凌晨3點左右,一批又一批裝滿蝦料的集裝箱會通過輪渡運送到這里,附近的養殖戶都會前去采購,用作小海鮮的餌料。
“那蝦料碼頭每天人都很多,海鮮水流了一地,真是臭得讓人受不了。”“我的小店就開在碼頭邊上,來這里玩的游客隔老遠就聞到臭了,都不愿意進店。”看到我在了解情況,不少周邊的村民也走過來袒露心聲,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個問題解決好,讓小漁村重回“小清新”,守住“鮮甜味”。
說干就干。但蝦料碼頭畢竟是村民們長期的海鮮廢料交易點,要是直接關停整改,必然會影響村里的養殖。在與村“兩委”班子、村民代表等商議后,我們決定首先給那破舊的水泥地“整整容”。按照碼頭整體布局,大致將其分為東西兩大區塊分別施工,設置排水槽,讓海鮮水能夠及時排出,避免異味滋生,同時盡可能不影響村民們的日常交易。
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有不少細節需要考慮。剛啟動沒多久,我們就發現雖然分區塊施工,但由于交易場地縮小了一半,每天早上來買蝦料的人依然很多,現場停車位緊張了起來,秩序也有些混亂。在走訪碼頭周邊區域后,我們考慮把周邊閑置土地充分利用起來,通過清理雜草、整平淤泥、鋪上水泥等系列舉措,進一步擴大碼頭面積,讓交易空間更加寬敞。同時,還專門設置了臨時停車點,讓前來交易的車輛有處可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蝦料碼頭煥然一新,臭味逐漸消散,不少村民碰到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贊這項工作做得漂亮!
蝦料碼頭的成功整治讓我很受啟發,身處“小漁村”“網紅村”,我開始思考如何將漁業與旅游業更好地結合起來,為鄉村振興賦能。蝦料碼頭地理位置好,有著集散優勢,如果只是交易海鮮廢料,難免有些可惜。經由村“兩委”討論,我們決定對原有碼頭進行提檔升級,打造蛇蟠島海鮮交易共富中心。養殖戶不僅可以在此購買蝦料,還能直接銷售水潺、蟶子等特色小海鮮產品,不斷拓寬銷路。我們還將蝦料碼頭納入一體推進海塘綠化、亮化、美化的項目中,增設漁俗文化設施,讓這條岸線煥發獨特的漁村風情。
如今,改造后的蝦料碼頭已成為黃泥洞村旅游發展的新亮點,游客們紛紛前來感受這片土地的魅力,海鮮交易共富中心每日成交額可達30多萬元,村民的“錢袋子”隨之鼓了起來,實現了“環境美”帶動“村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