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里雅布依村。(達里雅布依鄉黨委供圖)
驅車前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于田縣達里雅布依鄉達里雅布依村,沿途黃沙翻滾,沙丘起伏,猶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就在這無垠的沙漠深處,隱藏著一片充滿生機的綠洲。
達里雅布依被稱為“中國最后的沙漠村落”,也被稱為“地球上最孤寂的地方”之一。它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克里雅河貫穿全村,形成獨特的沙漠濕地。近年來,游客絡繹不絕,穿梭大漠胡楊林、打卡探險原始村落和歷史古城、品味克里雅傳統美食、騎駱駝體驗絲綢之路、攝影寫作記錄大漠感悟等活動,感受大漠的蒼遠和生命的脈動。
達里雅布依村駐村第一書記艾散江·奧布力艾散說:“1000年來,我們守著這么好的資源受窮,直到2019年,為進一步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結合達里雅布依老村的遺址保護,村里開始成立旅游合作社發展旅游,把我們美好的世外桃源推介給世人。”
2021年,于田縣引進一家文旅企業,規范建設達里雅布依旅游區。同時,于田縣還將達里雅布依村部分居民的老房作為民宿進行標準化客房改造,以此留住游客匆忙的腳。達里雅布依村黨支部書記郭偉說,今年前9個月,全村游客量在1.5萬人。
鄉村旅游的發展,也帶動村民通過旅游就業、房屋出租、夜市經濟增收。走進達里雅布依新村,青灰色的二層小樓錯落有致,筆直的街道寬敞干凈。“現在做飯有煤氣灶,網絡信號全覆蓋,洗澡有熱水器。”村民買塞地·木沙滿臉笑容地說。通過易地搬遷,村民們過上了“從未想過”的新生活。
搬遷前,達里雅布依村村民世代棲息于田縣城以北250公里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沿河而居。隨著荒漠化的加劇和生態保護,村民們該如何生存成了大問題。“易地搬遷是唯一的出路。”達里雅布依鄉黨委書記林思陽介紹,2017年和2019年,達里雅布依村先后進行了兩輪搬遷,遷往距離縣城91公里的易地扶貧安置點。自此,村民們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達里雅布依村有兩大寶藏,一個是土層之上的美麗風景和歷史文化,一個則是藏在土層之下的特產。走進村邊的梭梭林,輕輕挖開地表10厘米左右的沙子,有的地方會露出類似竹筍的植物,那就是寄生在梭梭等荒漠植物的根部的中藥材——大蕓,即肉蓯蓉。
2019年,達里雅布依村成立了大河沿大蕓種植銷售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帶領村民種梭梭和大蕓。可是,村民看到那些干癟得像柴火棍的梭梭苗時,心中不禁疑慮重重:這根棍子上真能長出大蕓?他們硬著頭皮,將一根根梭梭苗小心翼翼地插入沙漠中。
大蕓播一次種,可以收獲五年,一年收獲兩次。2021年春天,豐收的喜訊傳來。看著一輛輛裝滿大蕓的貨車駛向縣城,許多之前觀望的村民紛紛主動聯系合作社,想要參與種植。林思陽說,合作社的管理使得大蕓的質量提升,銷路不是問題。
黃沙陣陣吹過,大蕓和梭梭生長在一起。通過各項政策扶持及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推動,大蕓產業逐步成為農戶致富增收的支柱性產業。目前,達里雅布依村大蕓種植戶357戶,種植總規模達1.8萬畝,每年總收益約960萬元,實現戶均增收2.6萬元。
千百年來,達里雅布依人依托克里雅河,常年以放牧為生。今天,他們也沒有放棄陪伴自己千年的和田羊。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村里不斷推動養殖技術科學化、規范化、規模化、精準化管理,和田羊成年羊存欄從2022年的2.4萬只增加到2024年的3.4萬只,帶動農戶年均增收1.2萬元。
本報記者 周靜文 實習生 張媛
通訊員 余偉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