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彥村村民們過上了新生活。 (五十鎮人民政府供圖)
清晨,當高原的第一縷陽光照進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一眼便能看見村文化廣場屋頂上幾個醒目的紅色大字——“班彥,一個感恩的地方!”
班彥,在土族語言中有幸福、富裕之意。海東市互助縣是全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自然景色雄奇秀美,但山大溝深交通不便。曾經這座地處六盤山連片特困地區的村莊里,十年九旱,100多戶人家零散分布在山梁溝坡間,長期喝窖水,村民們的生活只能和“貧窮”“落后”聯系在一起。
2016年,班彥村實施易地搬遷,村里129戶484人從2800米的高山上搬到了山下的平川,開啟了新生活。自此,班彥村的歷史翻開了嶄新一頁,班彥村幾代人“出深山、斬窮根”的夙愿成為現實。
如今的班彥村里,一幅幅今昔對比圖無聲“講述”著從土坯房到磚混房、從燒土炕到電火炕、從燒柴火到天然氣灶臺一體化、從2016年前的驢背上馱水吃到自來水安裝和廚房之“變”。
2016年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正在建設中的班彥村,他冒著蒙蒙細雨,走進村民呂有章的新家?!翱倳泚淼臅r候,班彥村的易地搬遷房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配套設施還在加緊建設?!卑鄰┐妩h支部書記仲關因保回憶,“那時候路面還沒硬化,總書記是踩著泥濘進的村?!笨倳泚硪暡斓囊荒荒唬痛迕駛円恢辩澘淘谛摹?/p>
“總書記對一家人說,黨和政府就是要特別關心你們這樣的困難群眾,通過移民搬遷讓你們過上好日子。”仲關因保說。
“時光一晃,8年過去了,村里的發展宛如按下了‘快進鍵’,大家的生活也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敝訇P因保介紹,如今村子里通了天然氣,亮了路燈,村民都住進了新房,隨著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幼兒園等基礎服務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完善,如今的班彥新村,院落特色鮮明、住房整齊美觀、村容干凈整潔、基礎設施齊全、生態環境優美。
當群眾搬出深山住進新村,如何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又成了班彥村面臨的新問題。2006年,土族盤繡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正因為這一優勢,班彥村投資發展盤繡制作特色產業,培訓繡娘370余人次,吸納產業戶145戶。
“避開農忙時節,我們也會經常組織青繡、香包比賽,還有安昭舞、輪子秋表演等活動,大家參與的熱情也都很高?!弊鳛榇遄永锏闹v解員,李維花對村子一路以來的發展了然于胸,一路跟隨來訪者來到盤繡園介紹著村民豐富的生活。
感恩奮進一直是班彥村發展的精神信條,為此班彥村打造了“黨恩惠澤,奮進班彥”主題教育感恩基地和“攜支部共建、促鄉村振興”班彥村特色黨建品牌,既展示了班彥村群眾自力更生、增收致富的決心,又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感恩奮進”,表達感謝黨帶來的美好生活。
依托青海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等優勢資源,班彥村以紅色經典旅游為主引擎,與文旅、研學有機結合,打造“黨恩惠澤,奮進班彥”主題教育基地,綜合運用觀摩、講授、體驗等教學方法,展示班彥群眾的生活與變遷,切實推動鄉村振興工作提質增效?!暗?月底,我們共接待各類觀摩學習團3.2萬余人次,開展培訓教育8600余人次?!被ブ磷遄灾慰h五十鎮黨委副書記馬毓琨向來訪者介紹著基地的學習觀摩情況。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班彥村榮獲“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全村群眾的精神為之一振。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到2023年底,班彥村人均純收入達14130元,較8年前翻了近5倍,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56.5萬元。
本報記者 華賢東
通訊員 馬虎林 馬毓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