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虎叫村位于北京市延慶區劉斌堡鄉以東5公里處,是自然、人力資源都較為匱乏的“小村”。2015年以來,下虎叫村在空置院落上動腦筋想辦法,利用城鄉居民的差異化資源和需求引入社會資本,建成“山楂小院”,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探索出一條“民宿主導型”集體經濟發展之路。
當前“山楂小院”民宿的優勢主要有三:一是特色鮮明,“山楂小院”具有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風貌,更為原始、更富鄉情;二是起步最早、規模較大,運營相對成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發展經驗;三是合作基礎好,目前村企之間已建立充分信任,持續合作意愿強烈且相互熟悉,具備堅實的合作基礎。
“山楂小院”為山村發展增收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鑒的方向,分析前期發展良好的原因,可以提煉以下經驗。
實事求是,找準發展定位。謀發展首先要認清家底。分析自身特色短板,適當借助外力,才能做出相對準確長遠的規劃。延慶區屬于首都生態涵養區,劉斌堡鄉位于中部交通要道,下虎叫村山川環抱、靜謐原始,保有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天然質樸。“山楂小院”在確保基本舒適干凈安全的硬件保障下,將當地的自然饋贈用到極致,注入原汁原味的鄉村軟文化,如端上餐桌的是食材簡單但制作用心的手搟面、砂鍋菜,采摘野生山楂熬成湯汁售賣,由當地淳樸能干的大媽擔任小院管家等。不夸大、不張揚、不貪多求全的輕資本經濟,讓“山楂小院”找準定位,專為年齡偏大、帶小孩的人群提供親子服務,追求定位、設施、價格的平衡,恰如其分地釋放古樸村落的魅力。
抱團取暖,發揮集體力量。村級合作社和社會資本逐步成為驅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新興力量,強化二者間的有機銜接成為重要任務。下虎叫村始終把牢集體話語權,通過村集體負責制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保駕護航主導作用,有效協調外來資本與村民之間的關系,把握正確合作方向,保障了合作雙方利益最大化、效率最大化、阻力最小化。從經濟角度看,合作社負責制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在民宿產業發展過程中,村黨支部先后成立了種植合作社和鄉村旅游合作社,通過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管理規范化程度,發揮了村集體在致富路上的引領帶動作用。
尊重百姓,打造共生模式。“山楂小院”的發展之路表明,村民的理解支持與配合是民宿產業從無到有的必要條件,也是做強做大的根本保障。初建時,為最大程度獲得村民信任,村干部先行試水、企業承諾保底收成,各讓一步的友好協商使得合作得以快速推動;經營時,保留原住民、保護原生態的做法,為游客休閑提供了天然場景,又促進了鄉村價值流動循環;收益時,制定科學分配規則并信守承諾,實現村企共贏最大化。有學者研究稱“山楂小院”是“社會型企業”介入下的“共生共富模式”范本,以找準穴位、低強度、小體量的“針灸式”介入,打通了一村產業、人才、文化、治理、生態各方面經絡。
北京市延慶區劉斌堡鄉下虎叫村書記助理 劉乃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