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鄉村干部報年度策劃“跟班采訪鄉村干部”活動一直在路上,這次我們把鏡頭對準了天津市寶坻區方家莊鎮小杜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秋靜。
楊秋靜是天津市第一批招錄的農村專職黨務工作者,她到小杜莊村任職不過半年,就很快融入村莊、走進村民心里,親得像一家人。她不分白天黑夜拼命干,用真情付出贏得村民贊譽。
圖為小杜莊村黨群服務中心
2019年11月9日 星期六 晴
動車到達天津站后,記者驅車80公里來到天津市寶坻區方家莊鎮小杜莊村。
這個村是有名的先進村,原老書記楊樹員是天津市優秀共產黨員,2016年底因病去世后,村子一下子像丟了魂一樣,沒了主心骨。2019年5月,31歲的河北姑娘楊秋靜被派到這個村。
在見到楊秋靜之前,一位組工干部半開玩笑地說,她天天在外面忙個不停,你到村部去找那個皮膚黑黝黝的姑娘就是。
圖為楊秋靜(右)在采購布料
“一口清”的村支書
楊秋靜是天津市委組織部首批招錄的1019名農村專職黨務工作者之一。2018年8月她通過考試成為寶坻區方家莊鎮張會莊村的專職黨務工作者,9個月后,被調至現在的小杜莊村擔任副書記,現在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
楊秋靜此前曾在河北當過大學生村官,后考上了天津寶坻區消防支隊的宣傳文員,并在寶坻安了家。這次,她選擇“返回”農村,家里很支持,她也想給自己一點壓力,在農村打拼一番。楊秋靜老家黃驊市離寶坻區100多公里,語言上差別不是太大,她嫁作寶坻媳婦后更熟悉了當地方言。如有天助,楊秋靜的姓氏“楊”,恰好就是小杜莊村里的大姓,進了村,村民直呼其名“秋靜”,很快熟絡起來。
楊秋靜能吃苦愛創新,很快在同一批招錄者中脫穎而出。在今年1月份全市基層黨建述職評議會上,面對天津市委領導的當場提問,她毫不膽怯,盡管才來了4個月,她一口氣報出了7戶村民的詳細家庭情況,數百人的會場響起熱烈的掌聲。對于她和一批優秀農村專職黨務工作者帶給村莊的新變化,市委領導十分欣慰:這支隊伍有希望!
圖為鄰村的黨員干部來小杜莊學習老書記楊樹員的先進事跡
村民的貼心閨女
9日早上7:30,記者坐上楊秋靜的車,跟隨她一起到村上班。
“今天是周六,咱可以晚一點。”楊秋靜笑著說。記者知道,這是為了照顧我們。平常不論工作日還是周末,她7點半就到村里了。“只有到了村里我才心安,因為電話多在家我會焦慮,再說我是書記,應該比別人早到。”
從城區到小杜莊,開車約需35分鐘。為了不耽誤工作,楊秋靜學了開車,剛半年駕齡的楊秋靜逗趣地問我們:“老師,您買保險了嗎?我可是‘二把刀’(新手)。” 車里“哈哈”一陣笑。
一個月的油耗六七百塊錢,按她的收入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還好,家里還有一口掙錢的。”楊秋靜總是不失幽默,她還經常墊錢給村里購買日常用品。
車子碾過一地落金來到村里,秋靜像往常一樣搖下車窗,一股寒氣立刻灌入車內,記者看了一下手機,室外才4度。“不論刮風下雨,進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車窗搖下來,跟大家打打招呼。”秋靜說,這是她的一個極為有效的工作方法。
“閨女,今天周六,你還是不休息啊!”75歲的劉文華大娘透過車窗寒暄,“也是,你哪個周末休息過!”大娘自問自答。
秋靜停下車,把身體探出來:“姨,周日的趣味運動會,您一定要來啊!”
“張叔,這樹根要護起來,不然泥弄得到處都是,影響美觀。”車子慢慢向前,楊秋靜一路不停打招呼,看見村民張樹起在干活,又多叮囑了幾句。
整天在村里東家跑西家串,楊秋靜原本白凈的皮膚曬成了“小麥色”。到村一個多月她就將全村135戶人家跑了個遍,孩子見了她都愛叫一聲“姑”,她遇到村民也是一口一個“伯、嬸、姨”叫得親,才不過半年,村民們已將這個跟自家閨女兒子差不多大,但是卻比自家孩子靠得近、有事一喊就到的村支書當成了自家閨女。
圖為村兩委班子開會討論廁所改造事宜
周六也是電話接不停
剛到村黨群服務中心,電話就來了。第一個是天津日報記者打來的,楊秋靜一邊回答提問,一邊收拾著桌面;剛掛了這個,副鎮長的電話來了,詢問“廁所革命”要改造的戶數摸底情況;一位村民打電話詢問路燈不亮的事情,楊秋靜立刻打給會計安排檢修……放下電話,楊秋靜立刻開了個短會,跟村支委聊了運動會獎品采購的事。楊秋靜說,通訊套餐里600分鐘通話她一般十來天就用完了,一天最多接過110多個電話。
“這是我和楊超昨天晚上到超市采購的部分獎品。”楊超是村委會委員,楊秋靜話音剛落,村支委苗青和楊成行已走到車邊,三下五除二卸下了車上的卷紙、面盆、水彩筆等一堆日用品。
頭天晚上,送完記者回住處已經快7點了,不用想,楊秋靜到了家肯定匆匆扒了幾口飯,就趕往超市,因為區里的超市晚上9點就要關門了。
上午9點多,楊秋靜又開車到鎮上選布料,顏色、材質、價格一一考量,她要用布料給村里的公共石凳做個墊子。“天冷了,老人家坐石凳冷,有了墊子他們暖和些。”楊秋靜說。
回到村部,秋靜又和兩委班子開了次短會,再次部署廁所改造的事。需要改造多少戶,派誰去入戶拍照,改造的標準是什么,改造的進度如何安排……一樣樣過堂。
會才開完,小杜莊又迎來了不速之客——鄰近幾個村的20多人組團到此學習楊樹員老書記的先進事跡。秋靜說,昨天來參觀學習的有100多人,現在村里的接待任務也不輕,最怕不提前溝通就來的。
圖為老人們在村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吃午飯
時間到了11點5分,村里老人開飯的時間到了。楊秋靜又走到村部的西廂房——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看看老人們吃得如何,當天的菜是:蘿卜燒肉、油燜茄子、西紅柿蛋湯。大爺大娘們一邊吃著一邊開心地和“閨女”打招呼。
老人們吃完飯,繁忙細碎的一上午就算結束了,秋靜說咱也可以稍稍喘口氣,該吃午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