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我來到山西省左權縣寒王鄉里長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到村工作一年以來,調查研究已成為我的“常態”,因為沒有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就無法把握基層的實際情況,更無法做到出實招、見實效。
2022年,里長村獲批山西省首批、晉中市唯一的數字鄉村建設示范村。然而,在功能設置上,如何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數字鄉村建設的紅利,村干部一時犯了難。“葉博士,你對這個應該比較了解,你給我們出出主意啊。”初來乍到,村支書就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到我手上。說實話,雖然我博士期間研究過數字法學問題,但是對于數字技術在鄉村的應用,我卻是一頭霧水。
我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利用外出培訓的機會,考察了省內外部分地區數字鄉村建設的情況。然而,正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發達地區的經驗做法,無法直接生搬硬套。
為了讓數字鄉村建設更符合村情實際,我拿出了調研這個法寶。經過入戶排查,我發現,雖然全村戶籍人口有387人,但是常年在村人口僅有不到100人,且多為60周歲以上老年人。近年來,隨著村里越來越多年輕人外出務工,村里空心化、老齡化不斷加劇,“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愈發成為鄉村治理的關鍵。
我與項目建設方溝通,在既有的模塊基礎上,豐富了智慧養老的內容。為了實時掌握老人們的健康情況,我們利用智能手環,對居家老人進行24小時健康監測,老人們的體征指標,如心率、血壓、定位等會及時上傳至醫生工作站,并生成健康檔案。借助火柴人監測系統,當老年人發生緊急情況時,系統會自動發出提示,聯動包聯微網格員會立馬入戶查看、協助解決,確保老年人身邊第一時間有人照顧。在了解到老年人看病難、開藥遠的困難時,我和村“兩委”干部與縣人民醫院對接,建立遠程問診系統,村民足不出戶即可連線專家醫生,并根據診療方案在村衛生室完成取藥。
“我們在外地工作,總擔心老人的健康和安全問題,現在我們做子女的放心多了。”“以前看病拿藥都得跑去縣城,來回得一天,現在村口就能拿藥了。”在談到數字鄉村建設給生活帶來的改變時,老人和子女們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撲下身子,沉入一線,才能發現真問題,找到主要矛盾,進而想出解決辦法。通過調查研究,我真正把自己的所學所想與現實群眾的需求結合起來,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