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千口組高粱已經開始播種”“4月18日,敖正均血壓值達到188”……在陳超超的駐村日記本上,詳細地記錄著他每天走訪了解的情況,村民身邊事心中事,件件都在他心底。
在貴州省仁懷市美酒河鎮沙灘社區的駐村時光里,陳超超從曾經的軍人、轉業后的組工干部,成長為了地道的基層干部,鄉間小道印滿足跡,村情民意爛熟于心。久而久之,他在群眾嘴里,從陳書記變成了“超超”。
“你能否下基層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時間回到2023年年底,單位領導找他談話時,因為家庭的情況,他心里面有所顧慮,但是,面對組織期望,骨子里有令必行的軍人作風讓他答應了下來。
帶著信任和重托,陳超超背上行囊走進沙灘社區。這里距離城區60多公里,溝壑縱橫,農戶多居住山腰和山頂上,離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最遠的村民,步行得花上2個多小時才能到達村委會。
陳超超過去不太了解農村,加上性格稍有內向,駐村伊始,他心里最擔心的,是如何贏得群眾信賴。
他發現社區16個村民組、1400余戶群眾中,年輕人大多外出,家中只有老人留守。為拉近距離,陳超超利用走訪空隙幫助留守老人拍攝紀念照,并自掏腰包把照片打印出來,作為禮物送給他們。
“來,老兩口靠近一點,笑一笑嘛。”在陳超超的引導下,他手機相冊里的老人臉上總是笑意盈盈。在收到制作好的照片時,老人們非常開心,歡聲笑語讓寧靜的院落熱鬧起來。
對拍得滿意的“大作”,他也發給妻子看,讓妻子看見他的看見、熱愛他的熱愛。“我在農村,她在城里,家庭全靠她支撐。”2024年1月,陳超超的二孩出生,本應該休假在家陪護妻子,但他沒有休假,回到社區繼續干活。
在部隊時,陳超超是一名軍醫。駐村后,他成了社區200多名老人的健康顧問,他們的身體有個風吹草動,就會打他電話,讓他來家看看。
“婆婆,您血壓都186了,再不干預身體容易出大問題。”有一次,陳超超發現村民羅軒榮血壓嚴重超標,但她本人卻沒有感覺身體異樣。陳超超連忙從鄰居家借來降壓藥,讓老人先服下,然后還幫老人買好了降壓藥,反復囑咐老人一定要天天吃藥,就怕對方不重視。
村民健康觀念不好,有時生病也不愿意去衛生院檢查,久而久之小病拖成大病。為此,陳超超車后備箱里有一個便攜式醫藥箱,應急藥物一應俱全,每到一家,總想著為對方做個體檢。
沙灘社區土地資源零散,沒有一塊超過3畝的平地,不少土地閑置。陳超超與社區“兩委”干部商量,把閑置利用起來,增加群眾收入,壯大集體經濟。“仁懷有白酒生產企業近千家,對釀酒原材料高粱的需求量大,把閑置土地整合起來種植高粱,錯不了。”在村民代表大會上,陳超超和干部群眾你一言、我一語,定下了解決方案。
隨后,陳超超和村干部摸清閑置土地數量,采取“支部+大戶+農戶”的模式,統一流轉土地200畝,規模發展高粱種植產業,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7萬元。
鋪設飲用水管、更換路燈、規范紅白事設施……在陳超超的用心用情努力下,一樁樁民生實事在沙灘社區落地見效,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節節攀升。“大家笑容越來越多,腰包越來越鼓,我的干勁也越來越大。”陳超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