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通過建強基層戰斗堡壘、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完善政策保障體系、架起服務群眾橋梁,不斷深化農村牧區基層組織建設,為鄉村振興提質賦能。
建強基層戰斗堡壘,為鄉村振興夯實組織基礎。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持續推動嘎查村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緊盯“后進”補“短板”。持續開展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大排查,明確了16種軟弱渙散情形標準,排查整頓軟弱渙散嘎查村黨組織23個。爭創“先進”促“提升”。圍繞“政治功能強、隊伍建設強、組織生活強、作用發揮強、群眾工作強”的建設標準,在全市“六橫四縱”等21條交通沿線明確327個嘎查村,深入推動農村牧區基層黨建示范長廊建設。抓實“基層”強“基礎”。研究制定了《烏蘭察布市基層黨建“對標五強、提升五力”行動方案》,推動各地認真落實29項具體工作任務,推動各級組工干部、市縣直屬黨(工)委班子成員、蘇木鄉鎮黨務干部“三類群體”深入走訪督查嘎查村黨組織1010個,發現問題767個,已解決737個。
拓寬選人用人渠道,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堅持招才引智和培育本土人才有機結合,積極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豎起“梧桐木”引來“金鳳凰”。通過強化政治吸納、優化報酬待遇、加大創業支持、注重表彰激勵等優惠政策,鼓勵回村任職和回鄉創業。換屆后,全市共有1809名各類優秀人才選入嘎查村“兩委”班子。接續“培養路”育出“土專家”。持續實施“一嘎查村一名大學生”培養行動,今年對399名嘎查村干部及后備干部進行學歷教育,到2024年,共為嘎查村培育1500余名大專及以上學歷干部。下沉“最前沿”打造“生力軍”。嚴格落實選調生到村工作相關要求,將符合條件的237名選調生下沉到嘎查村進行鍛煉。制定了《烏蘭察布市持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實施方案》,接續選派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和成員2980人。
完善政策保障體系,為鄉村振興激活持久動能。健全保障體系,激勵廣大干部在鄉村振興中想作為、敢作為、能作為。落實待遇定“軍心”。明確了嘎查村干部基本報酬標準,建立了《嘎查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測算表》,推動各地按照新標準及時兌現嘎查村干部基本報酬,并足額撥付嘎查村級組織工作經費和黨組織活動經費。強化培訓提“本領”。舉辦新一屆嘎查村“兩委”班子成員任職培訓班、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專題培訓班共計220期次,培訓嘎查村干部13591人次,著力培育和打造“懂黨的建設、懂社會治理、懂鄉村振興,會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三懂一會”嘎查村干部隊伍。暢通渠道添“動力”。進一步優化嘎查村黨組織書記選拔任用和激勵保障機制,推動形成在職干部“想干事”、各類人才“愿回村”、優秀書記“轉身份”、表現突出有獎勵的干事創業環境。在蘇木鄉鎮換屆中,共有5名優秀嘎查村黨組織書記進入蘇木鄉鎮領導班子。
架起服務群眾橋梁,為鄉村振興拓寬方法路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從陣地建設、基層治理、集體經濟等方面入手,不斷夯實鄉村振興基礎。用好陣地“優服務”。堅持布局體系化、功能綜合化、信息集成化,統籌推進1285個村級黨群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完善網格“強治理”。通過健全網格體系、搭建信息平臺、完善服務功能、建立工作制度,深入推進基層網格“四化”治理。全市已組建農村牧區基層網格6143個,配備網格工作人員14551名,成立網格黨小組5017個。發展經濟“聚民心”。堅持黨建引領,通過拓寬發展路徑、落實資源項目、合理分配收益,實現了全市嘎查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的嘎查村852個,50萬元以上的145個,收入總額突破3億元。收益用于貧困戶利益聯結分紅7000余萬元,農牧民群眾收入進一步增加,滿意度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