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關于“五化協同、大抓基層”的決策部署,因地制宜探索打造“黨旗引領·富民黨建 產業先行·鄉村振興”農牧區黨建品牌,推進嘎查村黨組織覆蓋延伸,統領資源要素,以組織振興引領產業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黨建聯抓強引領。綜合考慮“區鎮合一”實際,以“黨的領導全覆蓋”為引領,以做實農牧區黨組織為抓手,注重從致富能手、復退軍人、返鄉創業等人員中選優配強村“兩委”成員,選舉產生嘎查“兩委”成員10名,全部實現了“五個百分百”的目標。持續推行由1名處級領導聯嘎查,1名蘇木鎮領導班子成員包嘎查,1名第一書記駐嘎查村,1個機關單位結對的“四個一”幫扶機制,全力為嘎查在發展產業、增收致富等方面發展“會診把脈”。大力開展“最強黨支部”創建,深化實施嘎查和農牧民黨員“星級管理”,重點圍繞班子建設、隊伍建設、制度落實、工作業績、群眾評級等指標進行評定,強化結果運用,兩個嘎查均被評定為十星級黨組織。突出“主題黨日”活動常態化長效化,規范落實“五個一”工作機制,進一步促使黨支部成為有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的先鋒隊。
產業聯建促發展。建立區域資源合作機制,依托“工業反哺農牧業”的發展模式,引導嘎查村探索“企業+集體經濟組織+配套產業+農牧民”的發展新模式,統籌規劃好各類資源和優勢,將125萬元扶持發展嘎查集體經濟配套資金通過入股集體合作社的形式,按照入股額的8%進行保底分紅,在做大做好畜牧養殖、綠化養護等固有項目的基礎上,所轄兩個嘎查通過整合資金聯合開辦砂石廠、共建巴音敖包工業園區美食商業廣場等項目,初步實現了互利共贏的目的,2021年度2個嘎查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50萬元。探索推行“黨支部+工業企業+合作社+農牧戶”利益聯結機制,推動嘎查村帶動富余勞動力進入企業務工,企業帶動嘎查合作社發展生鮮配送、綠化養護、原材料供應等產業,形成了“企業圍著合作社轉,農牧民跟著合作社干”的發展格局,進一步推動農企雙贏,不斷激發支部引領致富內生活力。
資源聯享優服務。按照“就近服務、方便群眾”原則,匹配2000萬元,在農牧民聚集中心區域高標準建成集衛生院、福利院、黨員活動室等功能為一體的嘎查村黨群服務中心,配齊完善活動中心功能,黨員教育、村民一事、文體娛樂活動功能齊全,同步健全完善中央公園、生態科技館、民族團結主題廣場、全民健身中心等活動陣地10余處,不斷發揮黨建“主陣地”作用。通過“村企結對聯建”,深入開展“干部基層辦實事、部門包聯惠民生、村企結對促振興”活動,為2個嘎查選派包聯單位、企業、第一書記及大學生,精準選派32家駐區規模以上企業結對聯建全盟范圍內的36個嘎查,累計落實對接幫扶項目50余項。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陣地,持續開展農牧民趣味運動會、家風故事分享會、重要節日走訪慰問等活動,以實際行動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多元聯動提治理。打造“多網融合”,構建“黨工委、管委會—蘇木鎮—嘎查村”三級治理體系,圍繞組織建在網格、問題解決在網格、群眾滿意在網格的目標,建立“大數據+網格化”機制,將基層治理網格化建設與常態化疫情防控48個網格深入融合,針對每個網格分別設立了一名網格長,若干網格員,持續優化網格管理服務,實現“黨建到底、信訪息聲”。大力實施“農牧民素質提升”行動,以深化農牧民素質提升“兩建三帶五改五提升”為抓手,深入開展道德講堂、“重家庭、立家訓、傳家風”等活動,大力培育文明新風,積極化解農牧民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健全完善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評工作機制,充分利用組織召開嘎查村委會、嘎查村小組會等契機,積極引導農牧民參事議事評事,主動參與嘎查村管理和活動開展,推動“多元共商”,不斷建強基層治理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