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走進內蒙古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阿拉善高新區)烏蘭毛道嘎查綜合服務中心,只見辦公場所寬敞明亮,文化活動廣場、黨員活動室、便民服務室等功能設施一應俱全?!拔覀円腰h員群眾擰成一股繩,激勵廣大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領嘎查農牧民走上致富路?!睘跆m毛道嘎查黨支部書記阿迪雅說。
“烏蘭毛道”系蒙古語,意為“紅樹”。嘎查位于黃河東岸、賀蘭山東麓。2004年以來,按照阿拉善高新區產業發展規劃,烏蘭毛道嘎查79戶294名農牧民集體搬遷到安置區“瑪拉沁新村”,每戶搬遷牧民享受到6萬元的住房補助,住上了樓房。
為了讓退牧退耕的農牧民能有更好的發展,開發區充分調動轉產農牧民從事三產的積極性,不僅減免各項稅費,還為農牧民提供多種就業渠道。
2016年至今,烏蘭毛道嘎查乘著發展“東風”飛速前進。嘎查積極探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新路徑,不斷豐富集體經濟業態,推進嘎查集體經濟融合發展。以移民后扶工程為契機,嘎查于2017年建設了10座日光溫室,2019年又擴建了20座日光溫室,由嘎查4戶農牧民成立的阿拉善盟移民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承包經營。如今,30座日光溫室已逐步形成產、供、銷鏈條式發展,帶動其他農牧民積極參與。2020年、2021年,嘎查利用后扶項目資金,建設標準化養殖場6座,購置商品房1套,并與巴音敖包嘎查聯合在巴音敖包工業園區建成臨時休閑廣場1座,出租房屋26間,打造巴音敖包工業園區首個集餐飲、五金、超市等服務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便民服務廣場,為園區務工人員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獲取租金收益達23萬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嘎查積極探索形成“黨建+合作社”“合作社+集體經濟”的發展模式,于2017年成立了阿拉善新牧人種植農牧專業合作社,主要承接綠化養護項目、市政工程等,在不斷增加集體經濟的同時,還解決了嘎查十余名農牧民的就業問題。截至2021年年底,合作社累計向參股農牧民發放分紅1287600元,實現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323424元。
2018年4月,烏蘭毛道嘎查被確定為自治區產權制度改革工作試點嘎查。以此為契機,嘎查積極理順集體經濟分配關系,創新嘎查集體經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以明晰嘎查集體資產的產權主體和保障成員權益為核心,全面開展集體經濟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確認、資產量化、股權設置、股權管理等工作的農村牧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2019年11月,烏蘭毛道嘎查股份經濟合作社正式成立,共吸納嘎查各族農牧民295人入股,實現了“農牧民”變“股民”、“資產”變“股權”的新轉變,實現了集體資產的管理體制創新、經營機制創新和分配制度的創新,建立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接軌的現代集體經濟產權制度,嘎查各族農牧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走上致富路。(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日報融媒體記者 徐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