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10個農業產業鏈黨委、常態化選派干部駐村任第一書記、成立76家強村富民公司和46家富民工坊……近年來,廣東江門市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新路徑,建強組織、派好干部、建好載體,不斷提升村級集體經濟造血能力。2022年,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53.21億元,涌現出一批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超千萬元的經濟強村。
圍繞地方特色農業產業,以“職能部門+屬地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產業鏈鏈主企業”形式,建立農業產業鏈黨委。打破條塊分割,將相對分散的農戶、家庭農場、上下游企業等全部納入產業鏈黨委,通過政企聯動、村企結對、企業抱團,解決人才力量薄弱、產業轉型升級等發展問題。目前,農業產業鏈黨委共覆蓋黨組織111個、黨員1917名,帶動上下游1800余家企業參與,協調解決融資、人才、技術等問題153個。
從市直、縣直單位常態化選派業務骨干,派駐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等重點村(社區)擔任第一書記。統籌駐村第一書記、結對干部、駐村選調生、村書記(主任)助理等力量,組成幫扶工作隊,聚焦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抓產業、上項目。
鼓勵有條件的鎮村突破村域限制,以村集體聯合投資入股形式,抱團組建強村富民公司。對力量不足的村,由國企、鄉鎮政府等牽頭控股,充分發揮資金和運營優勢,帶動公司發展。按照資源下沉、產業進村、加工入戶的思路,引導市場主體把基礎加工、零售服務、農業分包等布局到農村,利用鎮村黨群服務中心、閑置物業土地等創辦富民工坊,千余人實現靈活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