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民法典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正式通過表決,這是新中國歷史上首個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償了幾代人的夙愿。這部法典從1954年開始籌劃,歷經波折,終于在新時代即將登上保障人民生活的“C位”舞臺。這過程中的堅持、務實、創新,正是組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組工之道,“貴”在持之以恒。民法典編纂工作,之前由于政治條件、經濟體制、法理研究等原因,一直未能修成正果,直到2016年提出兩步走做法后,順利邁出第一步。從民法學家金平到王利明,正是他們的堅持不懈,這本“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才得以面世。組織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棘手的難題,限于條件當時不能解決或者一時見不到效果,但是不能輕易放棄,要把它始終放在心上,在日常工作中一點一滴積極創造條件,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終有一天能開創工作的新局面。
組工之道,“真”在聯系實際。民法典的制定,充分征求了群眾意見,面向公眾多次召開座談會,同時針對一些重點問題,專程奔赴有代表性的地方調研;針對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問題,走訪小區、居委會,做到立法理念與社會發展同步,法律條文與百姓期盼同頻。組織工作要立足基層實際,多到村、社區走走,看看他們在黨建中存在的問題與疑惑,針對性指導幫扶。多深入年輕干部,特別是一線干部,與他們談談心,了解他們所思所想,真正成為溫暖的干部之家。
組工之道,“新”在與時俱進。民法典不僅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編訂纂修,而且將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了修改完善,針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新規定,比如:更加注重胎兒權力,強化互聯網時代個人信息保護等。組織工作要緊跟時代,創新工作方式方法。黨建工作要把握網絡社會的新趨勢,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干部工作要根據“80、90”成為主力的新特點,將嚴管與厚愛結合起來,更加注重思想的培養和內心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