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農民辛苦種植、養殖的農產品從田間地頭送到城市居民的餐桌上,解決農民“賣難”和居民“買貴”的問題;讓各類生活商品走進農村市場,讓農民也能享受到互聯網發展帶來的福利……這就是近年來興起的農村電商帶給城里、鄉下的變化。
走在貴州省貴陽市的鄉村,農村道路旁醒目的“農村淘寶要啥有啥”“與其在外東奔西跑,不如在家農村淘寶”等宣傳標語,不時映入眼簾,讓人一時忘記了這是在西南大山深處的鄉村。如今,貴陽的農村在通過農村淘寶實現“網貨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功能的過程中,農村電商在扶貧、吸引人才回流、縮短城鄉差距等方面產生了巨大作用。
分揀貨物、打包、寄送……息烽縣立碑村的網商們從2018年“雙十一”開始就連軸轉,一直忙了幾個月。村民何嬌說:“我們現在每天的訂單都在兩三百件。”何嬌2015年返回息烽老家,在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下經營電商,2018年“雙十一”,她的網店銷售額超兩萬元,訂單量是平時的三倍。
在立碑村,像何嬌這樣的自主創業者還有很多。據統計,全村注冊電商企業6家,個體工商戶27家,開設網店114個。2017年全村網絡零售額達1070萬元,村里的獼猴桃、香腸、小豆腐、辣椒面等農特產品,插上電商的翅膀,從立碑村飛往全國各地。并且在當地形成了從包裝設計、產品開發、存儲、電商培訓、開店指導到物流配送一條完整的電商發展產業鏈。
電商平臺涌入農村市場,改變了鄉村購物方式,不僅有效增加了村民經濟收入,還有效解決了村里閑散勞動力就業問題,讓鄉村展現勃勃生機。
為突破農村電子商務網點基礎設施、物流配送、運營等發展瓶頸,打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渠道,貴陽通過抓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市-縣-鄉-村”四級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全市統籌引導“貴電商”、京東、淘寶等平臺建成覆蓋46個鄉鎮的縣、鄉、村級農村電商服務站點,鄉級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5%以上,為電子商務“下鄉進村”提供基礎保障。
“小周,麻煩幫我代購一臺全自動洗衣機,送到我媽家里,謝謝啦!”近日,清鎮市衛城鎮犀牛村“農村淘寶”合伙人周斌斌的微信上,收到村民楊艷的信息。
為村民提供代購服務是周斌斌每天的工作之一。“以前村民買東西、收包裹要坐車到鎮上去,來回要20多塊錢,非常不方便。”周斌斌說,現在通過網上代購,方便了村民,也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條件。
周斌斌是2015年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招募的“農村淘寶”合伙人,是貴陽市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的受惠者之一。2018年,貴陽共為100個低收入困難村(含20個特別困難村)培訓農村電商專業人才120人,全市所有低收入困難村均在市級電商平臺——貴電商開設網店并上線運營;為對口幫扶縣望謨縣培訓農村電商帶頭人120人,并組織學員到息烽縣立碑村進行現場教學。
如今,電商在貴陽鄉村風生水起:修文縣開發本地網貨產品11個系列,線上共銷售單量4萬余件,“7不夠·修文獼猴桃”遠銷北美加拿大市場;清鎮市完成177個行政村電商服務和快遞網點建設,覆蓋率達97%,將劉姨媽黃粑、鴨池河酥李、紅楓葡萄、翁林旮旯雞等一批農特產品成功推廣到全國各地……2018年,貴陽市網絡零售額達107.2億元,同比增長36.1%,其中,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約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