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廣安市白馬鄉白馬村,廣安市農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正在對檸檬基地的檸檬進行清洗、包裝。再過5天,這家公司出口的第二批5萬斤檸檬將從廣安出發,通過公路運往深圳,再漂洋過海到達印度尼西亞的商場。
不只如此,廣安甜豆打“飛的”登上日本餐桌,龍安柚、鄰水臍橙等特色農產品正通過南向的中新互聯互通陸海新通道走進東盟……隨著去年底廣安海關設立,越來越多的廣安農產品陸續走向全球。
廣安農產品走進世界各地的背后,是廣安農業由做大向圖強的奮進。
2018年以來,廣安按照“1234”工作思路,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擦亮“金字招牌”,接下來,廣安將確保每年投入鄉村振興資金不少于100億元,努力建設“農業精”“農民富”“農村美”的幸福美麗生態宜居鄉村,確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大川萬桑黃輝康建林徐小雨文/圖
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
廣安“劍指”農業強市
1月12日,雖已過了龍安柚豐收季,位于廣安市廣安區龍安鄉群策村的廣安鑫農發展有限公司廠房里依然果味飄香,工人把一個個金黃色的龍安柚放進大型削皮機內,榨成柚子汁,等待運往廣州做成飲品。廣安鑫農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先剛說,龍安柚的皮也不會被扔掉,會被加工成果脯、蜜餞等產品出售。
龍安柚是廣安農產品一張亮麗的“名片”,每年僅龍安鄉出產的龍安柚就達100萬個,以往廣安龍安柚會遇到銷售遇阻滯銷等情況,現在這一情況有了改變。
破除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深加工短板是第一步。去年,陳先剛建設4年未能投入使用的生產線迎來了轉機,廣安市注入資金6000萬元,組建國有控股的廣安鑫農發展有限公司,建設龍安柚加工、體驗生態農業產業園,通過深加工提高龍安柚產品效益,延伸龍安柚周邊產品,提高龍安柚附加值。
2018年11月底,廣安鑫農發展有限公司的加工廠已全面投產,生產精油、果脯、蜜餞、果汁等產品,去年12月份產值達到了300多萬元。陳先剛說,目前公司正在進行研發,今年將會推出擁有獨立品牌的產品?!褒埌茶肿龀傻娘嬃希热缙⒎涿坭肿硬璧?,將于今年6月進入市場?!?/p>
“廣安有龍安柚,又有紅心柚、白市柚,品牌怎么打響?”近日,在廣安市鄉村振興大會上,廣安市委主要負責人拋出這個問題,他表示,廣安將把柚子品牌都整合起來,打造一個響亮的品牌。廣安蜜梨、鄰水臍橙、鹽皮蛋等也將按這個思路,做出特色、做出品牌。
創品牌,廣安市委領導從龍安柚logo的設計、包裝和廣告語等品牌創建全過程參與指導,在各種場合推薦龍安柚,并提煉出品牌廣告語“廣安龍安柚——健康的滋味”。
建基地,實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程,打造中國紅心柚產業第一園。廣安今年大力發展武勝火鍋產業園,爭創國家現代農業(龍安柚)產業園,打造全省有特色、全國有影響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到2022年,力爭建成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國家現代農業(龍安柚)產業園、鄉村振興示范區(中國川菜地道食材基地)。
落實省委“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重點任務,廣安全面吹響從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的沖鋒號。
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三產”融合發展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1月13日,從武勝蠶桑基地收購來的蠶繭在位于武勝的四川安泰繭絲綢集團有限公司車間里經過繅絲、織綢等工序后,制成的生絲和綢緞等產品再源源不斷運往江浙。
為安泰繭絲綢公司提供蠶桑的猛山鄉萬民村蠶桑養殖專業合作社,每年春繭、秋繭兩季收入可達數百萬元。萬民村5組村民楊永洲身患殘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他和妻子在協豐桑蠶養殖專業合作社打工,年底領到了1.5萬元工資。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鄉村振興,廣安市提出,要圍繞“農業強”發展特色優勢效益農業,圍繞“農村美”打造幸福美麗鄉村升級版,圍繞“農民富”拓寬助農增收渠道,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在省級貧困村岳池縣白廟鎮鄭家村,通過精準扶貧建成的東鄰西舍、桃花島、房車營地、竹山曲苑等景點雛形已現,當地通過挖掘傳統曲藝文化和陸游詩歌中的岳池農家文化,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逐步實現鄉村振興?!懊糠曛苣?,有數千游客前來游玩,在這里釣魚、燒烤、露營……”
改善美麗鄉村人居環境,廣安既要“面子”更要“里子”:通過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好婆媳、好丈夫、好少年、好鄰里等評選表彰活動,破除陳規陋習,在群眾身邊樹典型,提升村民的內在美。
廣安接下來還將在鄉村開展“三大革命”。開展垃圾革命,確保到2020年所有行政村垃圾處理率達100%。開展污水革命,實現80%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排放全達標,確保農村飲用水全面達標。開展廁所革命,確保到2020年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每個行政村至少修建一處公共廁所。
以全域脫貧攻堅帶動鄉村振興,2018年廣安市共投入扶貧資金91.4億元,以產業為核心,實現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力爭盡快實現全域脫貧。
補齊人才等短板
以人才振興推動鄉村振興
1月13日,岳池縣白廟鎮鄭家村,林小雯正忙著組建繅絲表演隊、婚俗儀仗隊、插花藝術隊等隊伍。她要利用村上發展鄉村旅游的機會,吸引更多游客,增加村民收入。
畢業于西昌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林小雯,大學畢業后到岳池縣農家文化管理委員會上班。去年11月,作為岳池縣首批“縣引村用”人才,她到鄭家村擔任鄭家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該公司是利用產業扶持資金成立的,她主要負責公司的運營管理和表演隊伍的組建工作。
針對鄉村振興中的人才短缺問題,岳池縣探索“縣引村用、崗編分離”模式,利用鄉鎮空缺事業編制,計劃用三年時間引進150名鄉村振興人才,重點安排到產業重點村、深度貧困村、農旅特色村等工作。
去年8月,岳池縣正式啟動鄉村振興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引進工作,面向全國招考農林牧漁類、文化旅游類、經濟金融類、電子商務類等7類急需緊缺專業性人才。最近,首批“縣引村用”人才46人全部到崗到位。
岳池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些人才須在村工作5年,每年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不少于2人,幫助村集體經濟收入不少于2萬元;每村建成支柱產業基地1個。工作5年后可根據需要到相應事業單位工作。對工作成績突出、群眾認可的引進人才,要優先晉升職稱等級,并可按程序選拔進鄉鎮領導崗位。
廣安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王冬霞介紹,岳池縣“縣引村用”引進人才新模式為該市補齊鄉村振興人才短板提供了經驗,下一步廣安將推廣該模式。為破解鄉村振興中人才缺乏的問題,廣安市也開始招引了一批規劃學、旅游學方面的人才。
此外,廣安市還計劃將村組干部、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等作為重點培育對象,并吸納返鄉創業農民工、回鄉大中專畢業生等有志從事農業的人員,培育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對于遴選出的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育對象,優先將其納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計劃。到2020年,力爭培養農業職業經理人1000名以上。
軟硬件并舉,補齊人才等短板,廣安鄉村振興正蓄勢待發,揚帆起航。
數說
2018年廣安實現勞務總收入逾270億元
●2018年,廣安市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達160萬人,同比增長2.5%。實現勞務總收入270.2億元,同比增長9.9%。
●廣安農村勞動力省內轉移人數不斷增多,2018年,廣安轉移輸出的農村勞動力中,省內轉移61.8萬人,省外輸出98.2萬人。
●2018年,廣安市先后舉辦大型專場招聘會113次,勞務品牌培訓2420人,設立支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引導資金2800萬元,發放小額擔保創業貸款2125萬元。
●2018年,廣安市新增農民工創業人數0.136萬人,新增創辦企業數131個,新增產值8.6億元,帶動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人數新增0.526萬人。
●2018年,廣安共處理勞務糾紛410件,為農民工挽回經濟損失4255萬元。
●2019年春節期間廣安將做好農民工走訪慰問座談活動、設立農民工服務中心、開通農民工專列專車、“春風行動”大型專場招聘會等重點工作,從今年1月中下旬起,廣安市縣園區將共同舉辦大型專場招聘會15場,開展送崗下鄉、招聘趕場活動10場,提供就業崗位4萬個以上。
返鄉老鄉帶老鄉
廣安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作為勞務輸出大市,廣安常年在外務工經商人員超過160萬人,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在外投資興辦企業達數萬家。
2018年,廣安按照“1234”工作思路,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廣闊的空間,讓農民工真正回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家鄉產業發展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平臺
如今,越來越多的廣安農民工留在家鄉,找尋創業機遇。去年春節后,“80后”廣安農民工白建軍沒有選擇前往生活了20年的福建,留在家鄉參與廣安(深圳)產業園的建設。
“在外面工作每月可以掙六七千元,現在我在廣安(深圳)產業園中建鋼構公司的工地上干活,一個月可拿到9000多元。”白建軍說,和他同樣選擇的返鄉農民工還有很多。
經過一年的建設,廣安(深圳)產業園首期34棟建筑工程已結束,白建軍卻想繼續留在家鄉尋找就業機會,“孩子快讀初中了,再加上廣安接下來要和珠海、廈門、廣西等地開展合作,這會給我們帶來就業機會。”
2018年,廣安立足成渝地區,與珠三角以及國家第一批經濟特區等開展合作,大開放帶來大發展,產業加速轉移,為農民工返鄉創業帶來新機遇。
以華鎣市為例,這個傳統以煤炭和水泥為主導產業的小城經過近年來的轉型發展,以手機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和以玄武巖纖維為主的新材料產業加速崛起,來自廣東、浙江等地企業在這里集聚,從無到有成為四川手機產業“第三極”,為返鄉農民工留下來提供了平臺。
為留住優秀農民工,近年來,華鎣市推出了一系列舉措。華金潤集團與職業技術學校簽訂了定向培養協議,量身打造技術工人;領創電子大力改善員工生產生活環境;瑞祥塑料制品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華鎣市還開展了對員工每年提供健康體檢補貼、車船費補貼,評選年度優秀員工等活動,以及安排農民工子女就近讀書等。
在去年華鎣市招聘會上,返鄉農民工占到80%以上,“家鄉發展好了,我們這些‘候鳥’當然要回來?!痹谌A鎣市一家電子信息企業順利找到工作的黃玲說。
農村條件改善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機遇
“每到節假日,這里游客爆滿?!?月3日,廣安區彭家鄉白陽村伴閑山莊負責人段前進正在忙碌,當天上千名游客來這里游玩。
近段時間,段前進經常往返東莞和廣安,一邊照料東莞樹脂廠的生意,一邊對山莊進行提檔升級。他準備再投資3000多萬元,打造農家客棧、山水樂園和草莓基地,讓伴閑山莊的功能更加完善。
2016年,回家鄉的段前進發現了鄉村旅游商機,下半年他承包了白陽村650畝土地,投資5000多萬元,去年3月正式營業。目前山莊收入已達到500多萬元?!稗r村基礎設施、產業越來越好,鄉村旅游很有搞頭?!倍吻斑M說。
廣安區旅游局局長牟云蓮介紹,廣安區近年來出臺基礎設施建設補貼等扶持政策,吸引鄉友返鄉發展鄉村旅游。以段前進為例,道路等基礎設施就獲得財政補貼100余萬元。目前廣安區已有10多名返鄉創業者參與項目建設,創建9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
在鄰水縣長安鄉貴人槽片區,返鄉創業的李水英咸菜生產規模越來越大,2018年,李水英僅靠賣咸菜便實現營業收入超100萬元;再加上養殖業,全年收入超過200萬元。
李水英一邊鼓勵有勞動能力的村民,把撂荒地都種上大頭菜。另一邊,她又申請產業扶持資金建起了加工廠,幫助村民加工。李水英說,工廠用來制作咸菜的大頭菜種植面積有600畝,而且工廠會優先招聘貧困村民進廠,助力脫貧攻堅。目前,廠里有20多名工人,他們有的是貧困村民,有的是返鄉農民工,每個月收入都能達到2000多元。
“去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我們把貴人槽的咸菜商標化、品牌化,推出了精裝咸菜‘妃上龍井灣’,一罐凈重2公斤的咸菜,能賣80多元。”李水英說,當地政府還幫助工廠開通了網絡銷售渠道,把貴人槽的咸菜推向全國市場,這些示范效應,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返鄉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