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海南省三亞市抱前村,舉行了一場天涯智慧鄉村管理平臺培訓會。村民今后可通過這一平臺,以積分的方式更多地參與到村莊治理中,推動鄉村振興。
在抱前村以積分制的方式,推動村民參與鄉村治理,是三亞市天涯區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的一種探索和嘗試,這在全市范圍內尚屬首例。記者了解到,村民只要在推動文明建設、打造誠信鄉村、促進鄰里等方面有作為有貢獻,都可獲積分。
例如:發布一個眾籌治理建議積10分;參與志愿者服務積50分;獲市級以上優秀村民、和諧家庭、文明家庭積50-100分;大學生返鄉創業可獲100分積分……村民隨后可憑攢到的積分兌換紙巾、大米、洗衣粉等生產生活物品,用“看得見的積分”獲得“實實在在的實惠”。
記者了解到,在抱前村,積分的價值遠不止于此,除了兌換物品,積分將與村民榮譽、信譽等掛鉤,作為進一步評優的依據,排名靠前的,可在優秀村民、文明家庭等先進典型評選中被優先考慮。
“積分功能是天涯智慧鄉村管理平臺的一個重要功能,村民還可在平臺上獲得金融服務、生活關懷、社會求助等服務。”抱前村專班工作人員介紹,平臺從多個層面對村民行為進行量化評價,并將評價結果應用于榮譽評定、推優評先、銀行信貸等。
參加培訓的村民對積分制滿懷期待,有村民認為,積分融入村民生活后,將引導村民推動廁所革命、生活垃圾分類、環境整治等工作,自覺將清潔衛生干在日常,村容村貌將會越來越好,鄰里之間的小矛盾小糾紛也會越來越少。
其實,抱前村在推行積分制前,就已在村民自治方面進行了有效嘗試。之前抱前村公共事務有時難以推動,一些村民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于是,抱前村在種植有機農產品加分和秸稈焚燒扣分方面試點積分管理,“一加一減”既改變了原有管理方式,也讓村民由不習慣到自覺遵守,再到相互監督,把村里事變成家里事,自覺維護環境衛生和保護生態環境。
駐點抱前村負責鄉村振興工作的天涯區副區長李麗英認為,抱前村深化村民自治的實踐,增強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提升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積分制將成為風向標,讓更多村民變被動為主動,充分激發村民主動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真正讓“互聯網+”賦能鄉村振興。
據了解,三亞市天涯區從去年開始探索在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因地制宜推廣積分制,并在省內率先打造天涯智慧鄉村管理平臺。李麗英說,積分制將成為抱前村鄉村治理管理的有效抓手,充分發揮村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加快補齊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移風易俗、營造文明鄉風等方面的短板。這與去年底海南省委農辦印發的《關于在鄉村治理中推廣運用積分制和清單制的通知》精神不謀而合。
接下來,三亞市天涯區將在推行積分制過程中不斷建立健全量化評價體系,讓評分更加科學、透明、高效,讓村民行為成果看得見、摸得著,推動提高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