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塘村美麗鄉村景色。
水邊的“漁家傲”農家樂。
游客在大塘村釣魚游樂。
游客在大塘村休閑觀光。
土罐、石磨、瓦盆、石板路、粗麻繩……經過簡單地裝飾后,竟然可以成為鄉村的美景。
美麗的田園風光、幽靜舒適的游玩場所、花果飄香的林間小道,近日,筆者走進重慶巫山縣官渡鎮大塘村,似乎走進了一個鄉村式的旅游公園,鄉間道路、農家小屋,處處都是景觀。
“我們這個村以前是個貧困村,現在變成了美麗鄉村。”當地村民無不自豪地說。
有山有水的大塘村
大塘村位于巫山縣官渡場鎮東北約4公里,平均海拔300多米。山下官渡河繞村而過,山上森林覆蓋率達60%左右,加之村里有一個40多畝的大塘和7個中小堰塘……
該村面積3.93平方公里,有391戶1085人,其中貧困戶67戶,2016年前還在貧困村行列。
“以前,我們全村只有一條土公路,晴時一身灰,雨時一腳泥,村民出行極不方便。在農業產業上,也以種植玉米、紅薯等傳統農作物為主,全村人均收入2000多元。”村民們說,當地雖然離場鎮不遠,由于基礎設施落后,該村十分貧困,但他們一直在努力擺脫貧窮。
實施脫貧攻堅以來,該村累計投入近1700萬元改善基礎設施和便民服務中心,實施危舊房改造45戶,讓全村的基礎設施和生活環境得到了改善。同時,又發展種植脆李1300畝、柑橘500畝等,形成了增收主打產業。
2016年,全村脫貧摘帽后,該村又以鄉村振興為契機,在脫貧的基礎上,尋找致富之道。
村主任范永華說,大塘村有山有水,春可賞花,夏可采果,一年四季可享垂釣之樂,特別是久雨初晴或者夏秋晨曦,滿山彌漫的云霧宛若仙境……處處都隱藏著鄉村旅游的資源。
發展鄉村旅游好!官渡鎮黨委政府得知村民的想法后,也全力支持:把大塘村打造成全鎮的農家院落鄉村振興樣板示范點。
石磨瓦罐成了寶
發展旅游需要資金。如何將現有的資源利用起來,發展鄉村旅游助農增收呢?
“就地取材,變廢為寶,既節約成本又凸顯了生態環保。只要好好利用,定能成為可以吸引游客的地方。”在鎮、村干部深入調查論證下,那些被當地村民廢棄的物品成了“寶貝”。
于是,一條條當地石板鋪就的小路,利用廢棄的豬槽、石磨、瓦罐改建的盆景,竹子做的排水管、木桶、木盆、犁頭、風車等各種農具別具匠心的擺放……
大塘村還通過“政府引導幫扶,村委會統管,村民參與”的模式,整合資金60多萬元,在脫貧攻堅危舊房改造、基礎設施改善的基礎上,打造小景觀,設置游覽標示標牌,提升文化氛圍,修建休閑娛樂場地,進一步提升全村人居環境和鄉村旅游環境。
同時,在1、2、5社發展了10戶貧困戶參與農家院落示范點打造,發展鄉村農家樂,幫助貧困戶穩定脫貧致富。
自今年初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以來,短短幾個多月,就讓大塘村變成了一個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和步步是景觀的地方。在村民眼里,大塘村的變化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
鄉村花園中的旅游經濟
“開飯嘍,開飯嘍!”
在大塘村5社的“農夫山莊”農家樂里,農家樂主人范輝廷和妻子王頂翠正忙著招待客人。當日,他一家農家樂就接待了20多名游客,收入了800元左右。
范輝廷以前常年在廣東、湖北等地打工,后因病失去勞動力,不得不回到家中務農,全家成了建卡貧困戶。后來,在扶貧干部和村干部幫助下,他發展種植了10畝脆李,還種了幾畝柑橘、桃子、葡萄等小水果,于2016年順利脫貧。今年,又在村里支持下,政策補貼3萬元,他自己投入5萬元,開起了農家樂。
“只吃農家飯40元/人,住宿的話包吃包住60元/人。開業以來,最高峰一天可以掙1000多元。”范輝廷告訴筆者,雖然才開業不久,他已經嘗到了鄉村旅游帶來的甜頭。
同樣,在貧困戶易相林家中,剛剛經過了一場手術的他已經將自己的房屋裝修一新。
“現在發展農家樂,不僅有政策扶持,更主要的是村里的環境好了,有客人來。”他說,他身體有病,不能干重活。雖然享受了國家很多政策脫了貧,但看見別人都發展產業致富,自己也不甘心,“一年只接待100多人,我就有5000多元的收入,真是坐在家中就能享受到鄉村旅游帶來的好處啊。”
路好了,村里環境好了,開始大量吸引外地的游客。在大塘村2社的一家農家樂,一批釣魚愛好者已經在此居住了三天:“這里山清水秀,環境幽靜,有花果、農家菜,還能釣魚休閑,值得一來。”
“我們村到處是風景,發展鄉村旅游的機會多得很。”村民付觀桂說,如今,好多出門務工的村民正準備回到村里發展產業、修建農家樂,大干一場哩!
現在,大塘村不僅在村里發展了脆李、柑橘等產業,還發動村民種植了桃樹、葡萄、草莓等小水果,在田間種植了觀賞性強的農作物,準備形成四季有花香、有水果的觀光農業基地,吸引更多的游客來游玩。該鎮黨委書記李剛軍稱,下一步,大塘村在鞏固脫貧成效的基礎上,以鄉村振興為契機,打造好鄉村旅游,早日讓村民進入小康生活。同時,以大塘村為試點,在其他村進行推廣,把農村真正建成美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