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有(左)在園區了解芹菜種植情況。
連線對象:柳有(寧夏銀川市永寧縣勝利鄉黨委書記)
今年的金秋采摘節,寧夏永寧縣勝利鄉八渠村地頭的大青葡萄一斤賣到10塊錢,比去年漲了2塊多,這讓鄉黨委書記柳有心中更有了底氣。
自6月由鄉長轉任鄉黨委書記以來,柳有就將全鄉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印”在了心底。在他看來,互聯網時代,聚焦優勢特色產業、線上線下發力,才能讓“瓜果之鄉”四季飄香、香飄萬里。
位于永寧縣西北部的勝利鄉,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這里有三大干渠灌溉,高速路、國道貫穿全鄉,靠著村民零散種植,漸漸形成了葡萄、山藥、紅薯等農產品種植帶,打出了“瓜果之鄉”的名氣。“但大多還是提籃小賣,沒有形成品牌。”柳有深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做強里子,打響牌子”,讓特色果蔬種植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事業,成了柳有工作的著力點。
八渠村離鄉政府最近,柳有騎輛摩托,一腳油門便到。村民們依托沙壤土透氣性好的特點,種植的大青葡萄,皮薄汁多肉緊實、不打農藥無公害。種植大戶對前來走訪的柳有說:“口碑還行,就是一遇上名牌沖擊,就賣不上價。”
“品牌建設,必須由政府牽頭。”柳有積極奔走,爭取到自治區扶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在八渠村布局“百畝大青葡萄基地”,實行標準化、科學化種植,統籌經營,精準管理。這個秋天的采摘節,規模種植效應初現,銀川,吳忠等地的自駕游客紛紛慕名來地頭嘗鮮,大青葡萄的價格一路上漲,有一位種植戶一天的收入就近萬元。
八渠村的采摘節剛落幕,勝利鄉最西邊的烽火村又是一派忙碌,村民們熱火朝天地收獲著板栗、紅薯,一袋袋裝車運出。
在鄉黨委布局下,烽火村結合土質特點,引導黨員干部帶頭種植板栗、山藥、紅薯,僅山藥種植面積就達4000畝。以往,這些農產品主要以批發和零售為主。柳有發現,由于過于依賴中間商販,不僅價格上不去,還會造成積壓。為突破困局,“烽火計劃”應運而生。
借著今年“閱寧夏鑒優品”電商節之機,勝利鄉讓烽火村這波特色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不僅與多家大超市實現“農超對接”,還成功將產品直接“送”入寧夏新百連超及相關平臺,短短一周時間,帶動村民銷售農副產品30余萬元。
看著烽火村的喜人成績單,柳有干勁十足,打算發揮好新任村“兩委”中年輕人的特長,讓更多村民了解電商、接納電商、從事電商,持續拓寬農產品銷路,推動特色產業升級,讓村集體經濟走向新的高地。
最近,他每周都會到村集體項目現場,組織各村書記“觀摩拉練”。謀劃著整合現有大青葡萄、西瓜、山藥等特色產業,連點成片、串珠成鏈,開拓品牌生態農業休閑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