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之能戰,戰之能勝。”2008年發出這句豪言壯語時,河南省新鄉市新鄉縣翟坡鎮東大陽堤村黨支部書記陳來勝,剛過完52歲生日沒多久。此后的16年,陳來勝與東大陽堤村同進共退,以不屈直面風浪,用智慧化解危機。
星光不負趕路人。東大陽堤村在乘風破浪間,摘掉了窮村亂村的“帽子”,將“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榮譽“收入囊中”。
收麥打井
6月初,東大陽堤村麥浪翻滾穗飄香,收割機在金黃的麥田中馳騁,大口吞吐著沉甸甸的麥穗。轟隆隆的作業聲,讓陳來勝覺得悅耳又安心。望著眼前的豐收圖景,陳來勝想起2008年那場麥收。
2008年5月,陳來勝正經營一家快遞公司,生意風生水起。與此同時,東大陽堤村卻因內部矛盾不斷,遲遲選不出合適的“領頭羊”。翟坡鎮黨委到村里調研,很多人推薦在外做生意的陳來勝。
求賢若渴的翟坡鎮黨委“三顧茅廬”,讓陳來勝身陷兩難。父親當了30多年村干部,從小耳濡目染的陳來勝,自然清楚其中的酸甜苦辣。陳來勝身邊不乏親友的勸阻聲,但同樣令他無法忽視的是,鄉親們的熱望以及自己內心的聲音。
理智與情感在腦中扭打,鬧得陳來勝成宿睡不著。直到今天,陳來勝還清晰記得做決定的那晚,他枯坐整整一宿,天色欲曉時,理智與情感終于統一戰線?!斑@條路不好走,你可要想好了。”帶著父親的忠告,陳來勝毅然轉身回村。
回村第一天,在東大陽堤村的十字路口,陳來勝聞著微風送來的陣陣麥香,心潮澎湃。他想要和路過的村民打招呼,卻發現他們行色匆匆,忙著到路上攔截收割機。如果攔不到錯過最佳收割時間,就會造成“九成收、一成丟”的狀況。
群眾的“急難愁盼”是“破局”關鍵。陳來勝立即召開黨支部會議,組織村干部分頭聯系收割機,由村里統籌協調、統一組織收割,村干部全天候跟車值班。聽到有人說泄氣話,陳來勝說:“我不讓老百姓掏錢,不信沒人聽?!焙髞?,陳來勝自掏腰包聯系8輛收割機,幫老百姓收割1000多畝小麥。
麥收告捷后,群眾呼聲最高的是打吃水井。陳來勝告訴記者,當時的東大陽堤村,飲用水是自來水管接的“黃湯水”,而這樣的水也只有1/3村民能吃上,其余村民只能到外村拉水。陳來勝拍著胸脯承諾:“年底前一定要讓老少爺兒們吃上干凈水!”此時距離春節只有5個月,而村集體賬上寥寥無幾。
時間不等人,等陳來勝跑完打井立項的手續,年關眼看著就要來了。陳來勝告訴記者,打井需要70多萬元,立項后上級撥付50萬元,還有20多萬元缺口。為錢發愁的陳來勝,卻阻止了村民的自發集資。他解釋,自己當時不是逞強,“咱還沒給老百姓干多少事情,咋能先讓他們拿錢?”
性格要強、不輕易求人的陳來勝,到附近幾家企業“化緣”。他訴說著村情和村民對水的期盼,也展望著未來可能的村企合作。在吃過很多“閉門羹”后,陳來勝終于湊夠了打井的錢。很快,一眼180多米深的水井打成,清洌甘甜的自來水流到各家各戶。
他山之石
“和江南相比,發展思路、運營體系、規劃路徑確實差距太大,通過學習要根據中原優勢進行發展,迅速補上我們的短板……”4月底,接受完記者采訪的第二天,陳來勝搭乘南下高鐵,到浙江學習鄉村建設先進經驗。一周后的返程高鐵上,陳來勝發來一條長長的微信。
對新知識、新思路,陳來勝總是表現出強烈渴望,每次外出學習都很興奮。這既有勤學善思的自覺驅動,也因為過往學習結下許多碩果。陳來勝告訴記者,東大陽堤村資源資產化是受江蘇永聯村啟發,新村規劃是和浙江杭州的新農村學的。
“這道理,那道理,發展才是硬道理?!?008年靠收麥打井等贏得民心后,陳來勝開始謀劃村莊經濟發展。他盤了盤村里的資源,只有幾家廢棄廠房及其所占土地,“有的早已荒廢,雜草叢生;有的則被一些村民以超低價‘承包’”。
陳來勝決定從收回超低價廠房入手。因為牽涉到利益,承包人堅決不同意重簽合同,甚至還多次威脅陳來勝。陳來勝不信邪,但也沒有得理不饒人?!耙氤邪匦潞炗喓贤徊幌氤邪?,退出場地即可,過去的事既往不咎?!?/p>
經過這一番整頓,再加上整理出來的荒地、坑塘等,東大陽堤村“兩委”手握380畝建設用地。“陳書記,你以前當過廠長,咱也辦工廠吧!”面對村民辦工廠的建議,一向有魄力的陳來勝倒謹慎起來,“咱一沒基礎,二沒資源,三沒人才,萬一砸手里,可對不起群眾!”
帶著滿腹疑惑,陳來勝帶著村“兩委”到山東、浙江、江蘇等地學習。在江蘇永聯村參觀結束后,陳來勝的眉頭久違地舒展開,興奮地說:“找到村里發展的道路了!” “辦工廠不是我們的特長,但我們可以把建設用地直接出租,也可以建成標準廠房再出租。更為重要的是,村民可以在企業上班,同樣是一筆重要的收入。”
2010年年底,東大陽堤村引來了第一家企業。隨后,又有13家企業陸續入駐,涉及新能源、機械制造等行業。慢慢地,在外打工的村民陸續回村,在附近企業上班。2023年,東大陽堤村村民人均年收入3.5萬元,村集體年收入300萬元。
“這樣的獨院住宅有120棟,后面是6幢11層小高層,都完善了水電、天然氣、暖氣等設施……”初夏,跟隨東大陽堤村工作人員王培的介紹,記者沿著干凈的柏油路往里走,觀察這個現代時髦的花園式新村。除了這些看得見的硬件,東大陽堤村還有一套數字監控系統,“電動車無法偷偷上樓,高空拋物和安全隱患也能及時監控?!?/p>
“新村建設是從2010年開始的,分兩期進行,前后歷時4年。”王培很佩服陳來勝的遠見,她告訴記者,最初,陳來勝也不知道新農村到底是什么樣,他抱著“新村規劃領先30年”的目標外出學習,最終在浙江杭州找到心目中新農村的樣子。他在杭州待了半個月,每天按時到設計院“軟磨硬泡”,最終以不到20萬元的費用,拿到了符合東大陽堤實際的規劃圖紙。
“每個村村情不同,學習要學思路和方法,不能生搬硬套?!标悂韯俳洺S眠@句話,與身邊人共勉。這些年來,陳來勝練就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本領,有時他帶著問題找答案,有時他又帶著答案找問題。陳來勝一次次出發,收集一塊塊“他山石”,鋪設著東大陽堤村的“振興路”。
能說會干
“這關鍵,那關鍵,建強支部最關鍵;這問題,那問題,群眾至上沒問題;這根本,那根本,抓實文化是根本;這管用,那管用,健全機制最管用……”陳來勝很善談,別人隨便遞上一個話頭,他幾乎不需要反應時間就能出口成章。說話時,他目光如炬,吐字有力。
“在基層,能說與會干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标悂韯偻nD五秒,解釋道,“很多政策文件,村干部吃透后要給村民講,能說會說才能讓他們愿意聽、聽得懂?!背酥猓悂韯龠€有更遠的考慮,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表達,給更多基層黨組織書記以思路啟發。
大召營鎮張唐馬村距離東大陽堤村不到9公里,張唐馬村書記徐小彥與陳來勝交流不少。“當村書記干啥?忠誠于黨,服務于人民。怎么干?想干、能干,苦干加實干?!?從這些簡短有力的話中,徐小彥感受到了力量和方向。
王培認為,陳來勝自成體系的輸出背后,是十年如一日的勤學善思。回村16年來,陳來勝堅持每天5點半起床,讀書看報一個小時后,他會花二三十分鐘到村里轉。8點半的晨會雷打不動,解決早上發現的問題,分享點滴思考?!耙匾晫W習、善于學習、堅持學習,把學習當成一種追求?!标悂韯侔堰@句話掛在嘴邊,既用于告誡自己,也與同事共勉。
這些年,陳來勝在學中干、在干中學,他結合村莊發展實際,將所學所思化作一項項工作機制,比如“月度例會”、“黨員+村民代表”雙聯戶、黨員服務群眾積分、干部百分制考核等。同時,陳來勝總結出“發展靠群眾,群眾靠發動,發動靠活動,活動靠文化”的理念,探索出月月有文化主題活動的機制,組建了大鼓隊、軍鼓隊等9支文藝隊伍,用文化將群眾緊緊團結在一起。
“陳書記,您是個樂觀的人嗎?”臨別前的提問,陳來勝沒有正面回答,他只說自己不怕困難。對于未來,不怕困難的陳來勝正以超前謀劃的慣性,和黨員干部們完善產業體系,先后謀劃投資15億元的“康養+醫養”“鄉村振興人才培訓”“村莊綠色環保改造”“紅色文化旅游街廊”等十大項目,搭建“一街四區兩平臺”,推動鄉村振興駛入“快車道”。
本報記者 劉鳳雙
通訊員 史來磊 黃曉玲 劉玉娟
東大陽堤村俯瞰。(東大陽堤村委會供圖)
東大陽堤村一角。(東大陽堤村委會供圖)
東大陽堤村一角。(東大陽堤村委會供圖)
陳來勝在伏案做筆記。(東大陽堤村村委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