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樂山市沙灣區踏水鎮柏林村是個傳統蓮藕種植村,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種藕收成不好,村民們紛紛外出務工。村里也想過辦法,學其他村引進企業打造“煙雨荷鄉”農旅項目,卻因經營管理不善,項目苦撐兩年,終以失敗告終。
這副“爛攤子”該怎么收拾?村黨總支盤活“爛泥塘”,發展荷藕、冬桃、金槐種植,定制“柏林荷鄉”“稻田藝術”研學旅游路線,打造“春有耕種、夏可賞荷、秋來采收、冬嘗美食”的美麗鄉村。2021年,村集體收入106.5萬元,帶動村民銷售農產品增收36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50余個、帶動農民賺工資90.4萬元。柏林村先后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省級首批鄉村治理示范村、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
柏林村“爛泥塘”的嬗變給人諸多啟示。如何進一步提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水平?筆者問卷采訪村民228人。通過調研,發現了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是信心不足。一些村黨組織“領頭羊”投入到經濟發展上的精力有些不足,少數干部不敢闖、不敢創、不敢干,抱著“老辦法”“老黃歷”不放。二是管理粗放。市場營銷意識弱,農產品質量不高、產量低、進入市場困難,進而影響大家注冊商標、樹立品牌的積極性。三是風險不小。人才及勞動力不足、資金來源單一等瓶頸問題凸顯,冬桃、金槐等農產品收益周期長、管理費用高。村集體經濟收入高但利潤低。
帶著問題找出路,筆者的主要對策和建議如下:
一要發揮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聚民心、定調子、謀出路。配強班子,選好“火車頭”,村干部要揚長避短、精誠合作、相互補臺、全身心投入;要組織動員群眾、真正融入農戶;要立說立行,帶頭沖鋒;要有與時俱進的發展思路,綜合村莊區位優勢、產業特點、文化內涵,及時優化產業布局,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條件成熟一點就發展一點,步步為營、穩扎穩打。
二要用好用活項目資金,聚資源、打基礎、惠民生。在強化“輸血”上,申請財政支持,改善基礎設施、延長產業鏈條、加強農產品倉儲保鮮和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健全農村產權交易、商貿流通、檢驗檢測認證等平臺和智能標準廠房等設施。在強化“造血”上,根據本村長期發展的產業基礎,同步發展一些短期經濟植物或引進項目合作共建,獲得“短、平、快”收益。
三要充分重視培養人才,聚智慧、解難題、促發展。對外引進“實力股”,把具有管理經驗、資金技術、眼界開闊的優秀農民工、種養大戶引入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內培養“潛力股”,把培養打造一支年輕化、專業化、留得住的農村人才隊伍作為“頭號任務”,有條件的作為村級后備力量、合作社經理人來培養。對上爭取“資源股”,積極爭取上級黨委政府的政策、資金、人才支持,引進先進技術、發展理念,促進村莊高質量發展,把“爛泥塘”變成“聚寶盆”。
四川省樂山市沙灣區踏水鎮柏林村書記助理 王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