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農業強國的內涵,包含保障措施強大、應用及基礎設施完善、經濟產業體系健全、高水平農業科技應用順暢等多個方面。教育、科技、人才,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素,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也必將發揮出先導作用。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開放大學是新時代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學習型社會建設、大力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力量。做實鄉村人才隊伍建設這項工作,可通過激發開放大學辦學優勢和特色,創新鄉村人才培養路徑。
第一,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激發教育發展動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先后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高質量教育體系”等戰略部署。2012年教育部批準江蘇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江蘇開放大學,批復函中明確要求江蘇開放大學要“堅持非學歷繼續教育和學歷繼續教育并舉”。江蘇開放大學承擔領軍江蘇省發展村(社區)教育、探索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等責任,不斷探索構建終身學習社會的有效實施路徑,可進一步在鄉村各類教育中發揮一定的作用,面向基層、面向農業、面向農村、面向新型產業工人,建立服務“三農”全鏈條教育體系,從而為服務“三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貢獻出重要力量。
第二,構建縱橫聯合“新載體”,助引科技內在潛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開放大學順應新時代發展應運而生,是新時代高等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是我國高等教育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多樣化學習需求,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可依托其遠程教育辦學優勢與極具延展性的開放辦學體系,將與地方政府、金融機構、涉農企業的科研合作拓展至“田間地頭”,通過擴大開放辦學成果,不斷擴大科技成果影響覆蓋面和傳播推廣范圍,激發科技成果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的內在潛力,從而進一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第三,拓寬人才培養“新途徑”,釋放人才強國活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以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主要抓手至關重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人才在鄉村產業、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中,均可發揮出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因此,強化基層人才培養,鍛造強有力的基層干部隊伍,對于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開放大學具有覆蓋所屬行政區域的體系架構和支持服務體系,并能夠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以技術支撐人才培養,充分營造數字化學習環境。因此,開放大學可依托自身成熟的遠程教育平臺與信息技術優勢,下沉一線,以村、社區等基層層面作為工作著力點,開展扶智賦能專項工程,提升鄉村振興基層治理能力,在構建整套服務“三農”的全鏈條體系方面發揮作用。此外,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要求,開放大學可牽頭成立現代職教體系,構建應用型高校,從而進一步拓寬了開放大學“開放式、集約化、社會性”的辦學渠道,增加了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育訓的途徑。開放大學支持村干部和農民參加學歷教育,持續實施“定制村干”培育工程,對高中及以下村“兩委”成員開展學歷提升教育。
(作者為江蘇開放大學鄉村振興學院黨總支書記 孫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