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下午,在河南省盧氏縣東明鎮北蘇村,蜂農楊旭正打包30多件“籠蜂”快遞,分頭發往廣東湛江、云南大理、甘肅臨夏等地。今年29歲的楊旭靠繁育蜜蜂,近幾年收入上百萬元。這是盧氏縣多方拓展蜂產業的一個縮影。
盛夏時節,位于秦巴山腹地的河南省盧氏縣花木蔥蘢,空氣中散發著絲絲香甜。盧氏縣面積4004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超70%,優勢得天獨厚,養蜂歷史悠久。2020年以來,盧氏縣把蜂產業確定為強縣富民的五條產業鏈之一,由縣委書記、縣長擔任總鏈長,確定一名縣委常委和一名副縣級干部擔任正副鏈長,與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中國養蜂學會等開展合作,籌建專家工作站吸引專家團隊入駐。
盧氏縣大山深處遍布蜂箱
在專家團隊的幫助下,盧氏縣著力構建“一業一園一游兩區四社”總體布局,打造蜂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和集蜂產業、文化、旅游于一體的“蜂情小鎮”,建立南部長江流域中蜂養殖保護區、北部黃河流域意蜂規模發展區,扶持中蜂、意蜂、漿蜂、授粉蜂4個中心合作社。2020年以來,該縣新建規模化養蜂基地14個、標準化蜂場142個,成立養蜂專業合作社46家,發展養殖戶3000余戶,養蜂4.5萬箱。
“我們村有3個專業合作社、4個標準化蜂場,帶動養蜂戶100余戶,戶均收入4.5萬元,多的有10多萬元。”說起蜂產業,湯河鄉義節溝村黨支部書記周志峰如數家珍。“蜂產業之所以成為村里的支柱產業,關鍵是縣里給了項目資金和產業獎補資金支持,群眾嘗到了甜頭,發展勁頭越來越足。”
盧氏蜂蜜是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和中國地理標志產品,但要實現長足發展,必須提升產品附加值。盧氏縣相關部門主動出擊,到北京、江蘇、浙江等地“尋支持、找真經、引資金”,先后引進多家公司落戶,建成覆蓋全國的蜂蜜線上銷售平臺。同時還創新“金融蜜倉”服務,形成吸引投資的金融杠桿撬動扶持政策。
蜂農楊旭即將發出的籠蜂快遞
“除了立足全國蜂產業地圖,持續開展定位招商,今年我們的工作重點是推進校企合作,在盧氏建成蜂產品加工研究成果中試基地;與浙江、江西等省蜂產業頭部企業合作,探索建立盧氏蜂業大數據服務平臺。”縣蜂產業鏈鏈長衛軍強說。
盧氏縣致力于將蜂產業打造成綠色生態產業,實現“林上有花、林中養蜂、林下種藥、林間康養、三產融合”的目標。為夯實蜂產業發展基礎,盧氏縣就“全縣蜜源植物發展與保護”事項進行專項督查,擇優選種蜜源林種,積極推進人工造林、撫育改造、林地改良,確保現有洋槐林等蜜源林適度增長,確保2025年洋槐林等各類蜜源林達200萬畝。
除了養蜂割蜜、蜂產品精深加工,盧氏縣大力培育蜂療康養產業、蜜蜂授粉產業,“蜂業+旅游”更是方興未艾。強力發展中的蜂產業鏈,正讓盧氏“蜂情”變風景,風景成“錢景”,群眾生活更美、日子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