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月亮橋,就到了天目山。”在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麓的月亮橋村,村民王加新說起家鄉透著自豪:“到哪兒都是風景,看哪兒都是美的。”月亮橋是山村,也是景區。綠水青山的生態環境,加上宋代古窯址、雙清古橋等歷史古跡,還有綠道、玫瑰園、風情民宿等新建設施,月亮橋和毗鄰的白鶴、徐村、天目3個村,共同組成“古韻河橋”村落景區群。
在杭州市臨安區,像月亮橋村這樣的美麗鄉村串珠成鏈、連片成景,串起了全域景區化的新面貌。臨安區以“浙西生態大屏障”為目標,率先全域推進“村落景區”建設,“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有了升級版,也成為農村發展、農民增收新的撬動點。
今年初,臨安區謀劃沿八條美麗鄉村連接線,集中打造文武上田、泥山灣、龍門秘境、紅葉指南、月亮橋、大明山等6個示范型村落景區,全面提升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質量。還出臺了地方性規范性標準《村落景區臨安標準》,涉及環境、人文、經濟等指標體系。按照全域景區化的目標,啟動新一輪村落景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覆蓋54個行政村,占全區1/4的村莊。
位于太湖源生態旅游景區內的指南村,森林覆蓋率93%以上,有470余畝梯田,村里保留著大量明清古民居。近幾年,臨安美麗公路建設結合村莊環境整治改造,指南村“路中有景、景中有路”,并率先實施垃圾分類,基本實現污水“零排放”。
眼下,僅指南村就有70多家各具風情的民宿、農家樂,不少原來在外地的村民回鄉創業就業。去年,指南村村民潘一新家的農家樂,收入超過200萬元;全村人均收入也從2010年的14213元,增至2018年的3507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