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1年全國兩會即將拉開帷幕,過去一年,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情牽民生、匯聚民意、凝聚力量,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的履職答卷,展現了新時代代表委員的絢麗風采。今天,專題整合報道《代表委員之聲》推出第十期。
唐廷波:心系鄉村 助力振興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人大代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水泉鎮水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唐廷波,正在對自己的建議做最后的補充和完善。他告訴記者:“今年,我計劃提交的幾份建議,涉及農村人居環境常態化治理、高標準農田建設后期維護與管理等。”
這些帶著泥土氣息的建議,件件關涉鄉村振興,都是唐廷波結合日常所見所聞,經過深入細致的調研提煉而成的。作為人大代表,他一直將關注點放在農業農村的發展上,積極為農民群眾排憂解難,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盡職盡責為群眾代言。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唐廷波始終不忘自己光榮而神圣的職責。“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民,是來自基層的農民代表,一定要了解農民的想法和心聲,把農民的聲音帶到全國人代會上。”他說,“為鄉村振興助力,這是我作為人大代表應盡之責。”(來源:東北新聞網)
王萌萌:繼續關注“數字鄉村”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西孔村黨總支第一書記王萌萌,大學畢業后扎根基層至今已經8年。幾年來,“數字鄉村”“新基建”是她建議中的高頻詞。今年,她繼續關注鄉村的數字化建設,將把以數字化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支持數字技術企業參與到農產品創新兩個建議帶上會。
王萌萌認為,數字化將加快鄉村振興的進程。疫情后,數字化對全社會的重要性更凸顯出,農村也不能落后。她舉例稱,數字化對新農村的作用之一,是帶來新就業機會,數字技術下沉創造了新崗位,讓外出務工的年輕老百姓回鄉,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更熱鬧的中國縣村”背后還有哪些助推力量值得關注?如何讓數字化持續為實現鄉村振興服務?王萌萌認為,還要從數字化治理、數字普惠金融和數字化就業等維度來持續推進。(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呂紅兵:在鄉村振興中加強法律服務供給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健全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社會治理的基礎在基層,薄弱環節在鄉村。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呂紅兵帶來一份關于在鄉村振興中加強法律服務供給的提案。
呂紅兵認為,在鄉村振興中,提升鄉村干部及廣大農民的法律意識是關鍵。為此,他建議在鄉村振興中加強法律服務供給,重點做好“五個一”:
一是進一步提高“法治為本”認識,把握一條“主線”。建議各級政府提高對農村加大法治供給,特別是法律服務供給的認識,滿足農民法治需求尤其是法律服務需求,進而形成并完善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的鄉村治理格局。
二是加強民法典下鄉村工作,突出一個“主題”。建議在政府統籌組織下,由“兩代表一委員”中的法律工作者、政法院校法學教師、執業律師送“典”下鄉,對鄉村干部及廣大農民進行民法典全面普及、教育。其中,突出與鄉村振興有關主題:農村承包經營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農村經濟合作經濟組織法人,村民委員會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農村集體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人格權利,婚姻家庭繼承制度以及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侵權責任等。
三是開設鄉村法治課堂,打造一個“載體”。建議在全國的鄉鎮及村委會開設“鄉村振興法治大課堂”,以有形的線下為主,附之于無形的線上方式,開展以案說法,進行生動活潑、喜聞樂見且持續性的法治教育活動。通過法治大課堂,培育學法用法示范戶,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加大人民法院下鄉開庭力度,將庭審開進鄉村法治課堂,在開庭中進行法治宣傳。
四是推進律師擔任鄉村法律顧問工作,塑造一個“主力”。在各地司法行政機關和律師協會組織下,律師下鄉村工作正如火如荼開展,深受廣大農民朋友歡迎。但覆蓋面還不夠廣,服務性還不夠準,持續性還不夠強,保障性還不夠足。應通過政府購買法律服務方式,深化律師送法下鄉村工作,特別是組織實習律師深入農村開展法律服務。
五是評估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鄉村法治建設落實情況,形成一個“推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專節明確了“推進鄉村法治建設”的內容。今年是規劃實施的關鍵一年,應評估規劃實施三年來的落實情況,推進規劃收官之年的落細與完成,以此作為推手、抓手,進一步加強鄉村振興。(來源:民主與法制時報)
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