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花兒開,戶戶庭院靚。走在甘肅臨夏州康樂縣的塔關村小道上,處處能感受到美麗鄉村綻放的魅力。
誰能想到,如今的鄉村振興示范村,2018年和2019年初連續被戴上“軟弱渙散村”的帽子。這是一個讓人“丟面子”的警告,卻也給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契機。
黨支部書記馬宗元2019年上任后,馬不停蹄投入“戰斗”,挺起村民心中的主心骨。“干過兩年支委,經歷了村里大小事兒,我從心里知道,黨的建設不是虛的,更不能是軟的。”馬宗元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哪里出了問題,就從哪里補課。”
新書記抓黨建,就從嚴肅組織生活、抓好會風會紀開始。每月月初,塔關村黨員大會都會在村委會辦公室如期召開,學習講話、重溫黨章、傳達扶貧政策……一項項學習,春風化雨般浸潤著每一位黨員,黨組織凝聚力不斷增強。
內抓組織生活,外抓聯系群眾。塔關村黨員包戶,開展民情懇談,有事多幫忙,無事拉家常,融洽干群感情。硬化道路、修建水渠、對接項目、謀劃產業……馬宗元和村“兩委”班子一件一件解決困擾村民的煩心事,一點一滴、由內到外讓村莊煥然一新。
“現在村里生活美著呢,日子越過越舒坦!”干凈大氣的黨群服務中心廣場上,正在跳廣場舞的村民言語間充滿了自信與期待。
小村巨變的背后,折射出甘肅全省持續加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夯實基層治理基礎的不懈努力和久久為功。
問題導向,勇向難關要“出路”
綿延高原,茫茫戈壁,甘肅如一柄玉如意,鑲嵌在祖國西北。絲綢古道上,回蕩著千百年前的駝鈴聲響,從歷史深處走來的甘肅,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
86個縣中,58個被納入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中,就有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截至2019年底,甘肅仍有8個貧困縣未摘帽、17.5萬人未脫貧。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重要保證。
當時,全省大多數貧困村黨組織組織力、戰斗力較強,“也有一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運行不規范、工作隨意性大、致富帶富能力不強”,在省委組織部一次次走訪調研、督查暗訪中,問題浮出水面。
2018年、2019年,全省排查出的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分別涉及2032個村、1642個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又集中排查出1444個村。各類“村霸”干擾基層政權現象也不同程度存在。“村黨支部軟弱渙散,嚴重制約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作用”。
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解決村黨支部存在的突出問題,關鍵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從2019年開始,甘肅提出了“抓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抓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抓基層黨組織黨內政治生活、抓基礎保障工作,大力整治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大力整治‘村霸’和黨員信教問題”。
“黨支部建設標準化,解決的是全面規范問題,在解決全面規范的同時,針對甘肅實際情況,我們認真研究提升組織力、戰斗力的有效措施,提出了‘四抓兩整治’,形成以標準化促全面規范、以‘四抓兩整治’促重點提升的工作格局。”甘肅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元平說。
一場把基層黨組織打造成堅強戰斗堡壘、助力脫貧攻堅的“硬仗”在隴原農村拉開序幕。
招招對路,滿弓發力施良策
“軟弱渙散的支部,本村沒有合適人選,我們就通過專職化來解決”,天水市從在鄉村工作的“項目生”中選拔了一批熟悉農村情況、能力素質較好、愿意扎根基層的大學生擔任村支書;
“治軟治散不搞‘一鍋煮’,‘一村一策’精準整頓,1名縣級領導班子成員聯村、1名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包村、1名第一書記駐村、1個縣以上機關單位結對,群眾知情度、滿意度達不到80%的不得通過驗收”,來自基層有效的治理經驗推廣至全省;
“由縣級黨委組織部門牽頭,每年進行資格聯審”,各地拿“顯微鏡”對村“兩委”成員一個個“過篩子”,將政治上的“兩面人”、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惡問題以及群眾反映不良等情形的人堅決拒之門外;
……
探索實踐和總結推廣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有力推動“四抓兩整治”完善發展,向前推動。
臨夏縣黃泥灣村的變化就是例證。
黃泥灣村是回族、東鄉族聚居的少數民族村,不僅是深度貧困村,而且信教群眾矛盾糾紛突出,更有甚者,村里農民黨員公開參加宗教活動。
刮骨療毒,一套整治黨員信教“組合拳”重磅出擊:選派鎮人大主席專職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建設高素質帶頭人隊伍;“一對一”聯系幫教,每周開展一次黨性教育、上門服務和談心談話;加強關心關懷,對全村20名農民黨員“一人一策”制定致富措施,落實發展扶持資金……
村里的黨員有了第一桶金,天天忙著學技術、搞產業,自家賺了錢,還想著怎么幫鄉里鄉親一起脫貧。原來忙著去寺廟,現在忙著種養殖。“腰包鼓了、思路活了、態度自然就變了。”80多歲的老黨員馬艾力咧嘴笑著。
“如今,黃泥灣村黨組織組織力由弱變強,農村基層治理由難變易,農村干群關系也越來越好。”黃泥灣村支部書記周勝利歡欣鼓舞:“‘四抓兩整治’讓村風村貌大變樣!”
不止黃泥灣村,隴原大地上,紅潮涌動,數說巨變:
——建設高素質帶頭人隊伍,4041名大學生擔任專職化村黨組織書記,占全省村黨組織書記的1/4;大力改善“兩委”班子結構,通過換屆全省村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降至38.4歲、比換屆前降低8.4歲,高中及以上學歷人數占98.2%;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開發建設集“標準、應用、管理、學習、服務、資訊”六大功能于一體的甘肅黨建信息化平臺,上線以來,可實時監控督導,全省黨支部黨員大會召開率、支委會召開率、主題黨日開展率、講黨課率分別提高到99.17%、99.53%、98.93%、99.07%;
——問題導向整治軟弱渙散,2019年以來整治軟弱渙散村黨組織4222個,對滿意度測評不達標的全部進行補課,真正實現整頓一個、提升一個、鞏固一個。
接續奮斗,“干”字當頭氣象新
隴西縣中川村黨支部書記張輝的電腦里有一個文件夾,里面是各種規劃圖,仔細比照墻上的地圖可以發現,它們的輪廓和中川村高度一致。
“這是我為村子做的分區規劃,這是種植區,這是居民區,可以在這個中間地帶籌建農家樂、采摘園,村子自然環境這么好,發展鄉村旅游是有基礎的……”
眼前地道莊稼漢打扮的張輝,之前一直在縣、市從事生態項目規劃、籌備、評審等工作,去年通過參加全省統一考試,“轉行”成為中川村專職化村黨組織書記。本有些拘謹的他,說起村子建設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現在已經脫貧了,接下來就是讓村民增加收入,讓鄉村振興發展!作為村支書,我深感責任重大,一定竭盡所能,不負期望!”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農村率先推行的“四抓兩整治”成效顯著,目前,已在甘肅全省各領域全面鋪開。
年初,蘭州市酒泉路街道楊家園社區領導班子剛剛完成換屆,30多名居民因水煙廠小區與萬佳名苑小區停車位發生糾紛,聚集在社區討要說法。
“雖然我沒‘開門’,可問題已經找上門了,得抓緊回去開協調會。”新上任的社區黨委書記楊靜小跑著往社區趕去。
四場協調會,十幾個小時的爭論,四十多次入戶走訪……最終,雙方達成并現場簽訂了停車場共享協議,矛盾順利化解,既打開了鄰里的心門,楊靜和她的班子也開啟了社區治理的新大門。
毫無疑問,像張輝、楊靜這樣換屆后新上任的帶頭人,正成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生力軍”,凝聚著發展的澎湃動力。
鏡頭一轉。分布著書馨苑、墨馨苑、樂馨苑等功能室的大教梁社區新的黨群服務中心“社區共享家”,近來吸引著不少居民的目光,一個個別致的小屋包含著不同的功能。它是蘭州市廣武門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牽頭發力,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專門打造的黨群服務新陣地。
“以后在家門口就能過組織生活”“暑假到了,可以帶孫子來這里看看書練練字,充實又有意義”“音響是專業效果,我們合唱團隊也能來活動了,真不錯”……
在這里,共建單位不但可以開展各種常態化的共建活動,轄區居民群眾活動也有了新場所,一方小小的天地構筑起基層黨建的同心圓。
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
以“四抓兩整治”突出重點、補齊短板,全面發力、久久為功,放眼甘肅,富民興隴的時代篇章正在勁筆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