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大媽,兄弟姐妹們,我先給大伙說說去年咱村集體的喜事……”2月14日下午2時,江蘇宿遷泗洪縣朱湖鎮吳灣居文化長廊內熱鬧非凡,村支部書記臧成宗用洪亮的嗓音向大伙介紹著,“今年村土地合作社,除去補償920元每畝的承包金,又多收益17.5萬元,全村共345戶,根據每家畝數,現在我把明細讀下,郭磊家2240元,楊煥彩家2650元,李建華家3100元……”
“當時就抱著隨便給點錢的心態,反正放那也沒用,沒想到如今成了‘小金窩’!”村民郭磊早早就來到分紅現場,坐在了最前排。聽到自家的分紅數額,他和一旁的村民楊煥彩“竊竊私語”起來,“是啊,是啊,村里這一做法不孬!”
吳灣居緊鄰朱湖鎮區,很多人外出務工,近幾年,不少鼓了口袋的村民在縣城安了家,家中的土地閑置下來。“大戶為方便現代化作業,承包的大多是大面積連片土地,像我家這樣一二畝地,前幾年有時是送給在家的鄰居種的,每年三四百元,有時嫌麻煩干脆就荒棄了。”村民張雷說。
“現在土地價格上漲,這些零散土地閑置實在可惜,我們村‘兩委’多次召開會議討論,決定成立股份合作社,把村民的零散土地交給村集體統一管理。”臧成宗告訴記者,“當時在議事會上這個想法一提出,村民們無不叫好。”去年年初,村里以“股份合作社+企業+黨員+低收入戶”的經營模式,將村中部分零散的近1100畝土地集中到土地股份合作社進行經營,每年每畝給予農戶920元的土地承包金,并簽訂合同。
所有零散土地交到村集體后變成了整塊,村集體以每年每畝1300元的價格發包給制種老板,高出原土地租金380元,考慮到村集體進行土地疏浚和打水,制種老板又給村集體每年每畝50元的管理費,剩下的再次按畝數分紅給村民。“除了分紅,還減免了幾百元的工程水費,真是多次得實惠!”村民戴法家笑著說,家里共有5畝土地入股,除去每年920元每畝的土地租金,這次又分到了1900元。“把零散土地交給合作社不要自己操心,真省事!”
成立股份合作社以來,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88萬元,村民都成了村集體經濟的股東,村集體、合作社、全村居民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