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城固縣聚焦組織振興、人才振興,創新工作思路,堅持“五項舉措”,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了鄉村振興良好開局。
建立產業聯合黨委,助力產業發展。為破解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小、散、亂”現象和生產主體的組織化、規模化程度偏低問題,縣委組織部按照“地緣相鄰、產業相連、資源相融、共建互促”的思路,創新推出產業聯合黨委組建模式,推動村村聯合、村企抱團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通過推行產業聯合黨委,提升了基層組織領導經濟工作能力,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較早完成薄弱村清零。
推行待遇掛鉤機制,壯大集體經濟。按照村干部“基礎報酬+考核績效+村集體經濟獎勵報酬”的模式,對村年集體經濟經營性純收入穩定達到5萬元以上,按不超過年經營性純收入10%的比例,且總額不超過10萬元的標準,依據“三考兩評”結果,差異性發放獎勵報酬,有效激發村級干部干事創業熱情,40%以上的村干部創辦或領辦經濟實體帶動群眾致富,集體積累超10萬元的村占70%。
實行決策咨詢制度,提高決策水平。為充分發揮專家人才的高端智囊作用,進一步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縣委組織部草擬形成《建立城固高質量發展決策咨詢團實施方案》,計劃設立區域合作和重大項目、現代農業、金融服務與創新等15個決策咨詢團,通過“外聘專家+本地人才”的方式組建,力爭為全縣宏觀決策提供客觀、獨立和科學的咨詢建議,助推全縣鄉村振興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開展技術人才下基層,做強主導產業。選派了130多名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成立7個縣級專家服務團,深入鎮村(社區)開展面對面、菜單式服務。堅持技術跟進,駐鎮包片,巡回村組,抽調涉農單位中高級技術骨干30人,對特色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跟蹤指導和全程服務。持續壯大做強柑桔、獼猴桃、元胡等主導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大鯢、蛋鴨養殖及羊肚菌、雷竹種植等“精新特”產業,實現“村村有產興業、戶戶有業增收”。
營造尊才濃厚氛圍,激勵本土人才成長。落實“服務綠卡”制度,建立《城固縣優秀人才名錄》,為127名優秀人才每人每年發放1200元工作津貼、提供1200元的體檢套餐;投資240萬元新裝修人才公寓12套,實現拎包入住;縣醫院開設優秀人才服務窗口,實行免費掛號、醫導陪同、主任或副主任醫師接診;將人才子女就學納入學區規劃等措施;實現了“一卡在手,一路綠燈”的良好效應,激勵本土人才積極投身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