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農村人才是強農興農的根本。近年來,寧夏興慶區立足鄉村發展實際,不斷優化“引、育、用”為一體的三農人才建設發展體系,統籌用好各方人才力量,讓人才振興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動力源。
廣開門路“引”。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圍繞興慶區特色農業成立專家智庫,引進寧夏大學、寧夏農林科學院6名專家,為產業發展建言獻策。邀請清華大學“寧鄉興農”調研支隊14名青年人才到興慶區圍繞鄉村發展開展調研活動,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新鮮力量。暢通人才流動渠道,選派43名優秀黨政人才任駐村第一書記或開展駐村鍛煉,選配16名事業副科級領導干部任鄉鎮中層,自主選聘44名高校畢業生到村工作,連續選派148名科技特派員到生產一線送技術、送知識,形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靶向精準“育”。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專項培訓計劃和農村勞動力就業能力提升行動,圍繞現代農業產業需求,通過邀請行業專家、選派技術骨干、培訓學校委培的方式,分行業、分產業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舉辦專業知識培訓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理型骨干培訓班9期,培訓300余人。成立田間培訓學校,采用技術指導、導師幫帶等方式,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和實用技術人才培訓,累計培訓800余人。在鄉鎮開展“導師幫帶制”試點工作,聘任導師57名,幫帶學員96名,結成80余個幫帶對子。
科學謀劃“用”。厘清農業產業人才底數,圍繞奶產業、花卉產業和綠色農產品產業開展實用人才統計,建立人才信息庫1000余人。堅持用好用活人才,選派部分農業技術人員到各個鄉鎮開展技術指導工作,真正將基層人才力量用在基層。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合作社,凝聚各方人才力量推動產業發展。截至2021年底,興慶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達到 94家,創建國家級示范合作社7個,區、市級示范合作社58個,社員總數5069戶,帶動農戶數1340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