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廣西南丹縣綠稻花海核心示范區,漫山遍野、金光閃閃的“巴平米”水稻在微風中搖曳,與“中國鄉村夢”彩色水稻藝術畫交相輝映,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前來采風。
“巴平米是我們這里特有的地方米種,已成為綠稻花海田園綜合體的主導產業,預計年產值可超億元,帶動5000多農戶戶均增收1000元。”巴平米產業技術指導員勞泳介紹。這背后,主要得益于河池市各級組織部門堅持把黨建引領貫穿田園綜合體建設全過程,探索出“黨委領頭、支部帶頭、黨員出頭”的黨建工作新模式。
鄉村振興,組織振興是根本保障。今年以來,廣西立足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在全區部署開展基層黨建“五基三化”攻堅行動,通過實施“強優組織”“頭雁提升”“先鋒培育”行動,著力打造過硬的基層黨組織、過硬的帶頭人隊伍、過硬的黨員隊伍,夯實建強基層“戰斗堡壘”,不斷提升黨建引領效能,吹響鄉村全面振興號角。
實施“強優組織”行動
推動農村黨組織更加有形有效
“村委今天誰值班呀?”“最近主要在忙什么?”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維平帶領調研組采取“四不兩直”方式,隨機來到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澄江鎮仙埌社區、龍灣鄉中舊村、尚三村、高福鎮黨委政府、定福村、安陽鎮登金移民興村和南寧市馬山縣白山鎮立興村合誠社區等,走訪調研,訪談一線黨員干部群眾,深入群眾家中調查核實。
隨機走訪發現,不管是鄉鎮,還是行政村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基層黨組織都在行動,都知道今年必須要打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翻身仗”,都已經就國家考核評估反饋問題整改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和采取措施。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讓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把反饋問題整改落實落細,必須建設好基層黨組織這個戰斗堡壘。
深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星級化管理,評定命名全區第五批星級村黨組織1700個;常態化排查整頓軟弱渙散(后進)村黨組織工作,推動縣級班子成員對1118個鄉鎮、16411個村(社區)回訪調研一遍;加強對村干部日常管理考核,教育引導廣大村干部特別是“一肩挑”人員履職盡責、擔當作為,踏踏實實為民辦事服務……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強力舉措,不僅增強了農村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更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匯聚了強大組織力量。
為進一步推動村級組織規范運轉,廣西還大力推進村(社區)黨組織班子成員或黨員按法定程序擔任村級各類組織負責人,推動1.5萬個村(社區)全面落實村級重要事項決策“四議兩公開”機制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完善黨務、村(居)務、財務“三公開”制度,提高村(居)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讓村級事務在陽光下運行。
實施“頭雁提升”行動
為村黨組織帶頭人強基賦能
“很及時、很解渴,既有專家授課,又有村黨組織書記代表介紹經驗,還到鄉村振興示范點現場參觀學習,分組進行交流探討,讓我們少走了不少彎路,回去后怎么干也更清楚了。”參加玉林市新任村黨組織書記示范培訓班的容縣六王鎮金庫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開全說。
為辦好此次為期6天的集中培訓,玉林市委組織部精心設置了專題授課、現場教學、打卡紅色教育基地等課程,還把農產品品牌建設及銷售等作為重點培訓內容。
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廣西通過采取自治區示范培訓、市級重點培訓、縣級全員輪訓、鄉鎮兜底培訓的方式,以鄉村黨組織書記為重點對象,分級分類開展對全區85萬名建制村黨員和17萬名村(組)干部的輪訓工作,幫助提升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能力。
實踐長才干,歷練出人才。在加強集中培訓學習同時,廣西突出實戰實訓,全面落實村(社區)干部包片聯戶走訪制度,推動鄉村干部包村走屯連戶,做到群眾有不滿情緒必到、有急事難事必到、有矛盾糾紛必到、有紅白事必到,困難及病患家庭必訪、空巢老人及留守兒童家庭必訪、遺屬軍烈屬家庭必訪、信訪戶必訪,提高為民服務能力和應對處理復雜問題本領。
實施“先鋒培育”行動
讓農村黨員隊伍迸發生機活力
“你是學旅游管理的,可以幫村里搞鄉村度假、田園觀光,需要什么多跟鎮里溝通……”在賀州市八步區信都鎮鄉村振興青年人才活動中心,該鎮鄉村振興青年人才黨支部書記鄒世俊正在與入黨積極分子、青年人才開展“一對一”談心談話。
今年以來,賀州市八步區通過實施發展黨員“薪火工程”,及時將各類先進分子和優秀人才納入組織視野,重點向優秀青年人才拋出“橄欖枝”,激發“源頭”活力,在鄉村振興一線發展黨員110名、入黨申請人469名、入黨積極分子861名。
源源不斷為黨的肌體補充新鮮血液,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廣西以實施“先鋒培育”行動為抓手,強化源頭培養,深入實施“雙培雙帶”工程,把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致富帶頭人中的先進分子培養成黨員,加大在產業工人、青年農民、高知識群體、大學生和“兩新”組織從業人員中發展黨員力度,抓好0—20公里邊境村發展黨員工作。
在崇左市寧明縣那楠鄉小平村其羅屯,有這么一張特殊的“地圖”,圖上標注著其羅屯黨支部各黨員的姓名、電話、特長、門牌號和個人承諾等信息。
這是今年4月該縣為破解農村黨員隊伍作用發揮難問題,建立健全農村無職黨員評“星”機制的一項創新舉措。目前,全縣1086個自然屯的主要路口均已設置“黨員地圖”欄,各屯黨員分布情況一目了然。屯里哪家哪戶遇到“急難愁盼”,都可以聯系屯里的黨員。
“有一次,我在趕圩路上摩托車壞了,給屯里的黨員雷盛榮打電話,他馬上放下手里的農活,拿著工具趕來幫忙修好了。”村民吳志強感激地說。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份付出就是一份力量。在廣西這片大有可為的紅色土地上,廣大農村黨員干部正勇擔重任,吹響投身鄉村振興的先鋒號角,與鄉親們握指成拳,凝聚農村發展合力,齊心協力奏響“八桂鄉村振興”的鏗鏘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