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貴陽市東北面,距市中心30公里,有一座青山環繞、綠水相依的布依小鎮,參天的古樹間,古樸雅致的民居在干凈整潔的石板路上依次排開,房前屋后繁花綠草,雞鳴狗吠間,四處而來的游人有說有笑,如今這個布依族人口占97%的小鎮充滿著生機和活力。
誰能想到,“窮鄉僻壤”曾是偏坡的代名詞。當年貴陽人口中,用來形容貴陽市最窮的地方“兩坡一場一壩”,其中“一坡”指的就是偏坡。
“說起偏坡的變化,我是歷歷在目的,這些年從無到有、從有到好,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偏坡鄉83歲老黨員陳廷超這樣說。
精品民宿人氣“爆棚”
曾因經濟條件落后、基礎設施不足、村居環境臟亂,年輕村民紛紛“出走”,當地村民陳珊也踏上了外出謀生之路。村民越來越少,偏坡愈發寂寥。
鄉村振興離不開組織振興。在偏坡鄉黨委的精心謀劃和全鄉黨員示范帶動下,全鄉以全域旅游理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人居環境整治向景區景點打造,在保留村莊原有特色和風貌的基礎上,村民大力實施以道路硬化、環境綠化、庭院美化、路燈亮化、衛生凈化、民居民族化、田園風景化為內容的“七化”工程。
鄉村治理好了,環境好了,人也多了。瞅準時機,偏坡鄉黨員干部帶頭,率先搞起了“農家樂”,帶動群眾轉變思想。黨員陳艷就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她開辦“農家樂”之后很快就嘗到了甜頭,每到周末,她家的“農家樂”就座無虛席,很快形成了帶動效應。
如今的偏坡面貌華麗蝶變,鄉村產業轉型升級,先后投資約4億元建成了花喵街、同心廣場、布依客棧等景區景點,現有49戶鄉村旅游經營戶,旅游旺季時,各家民宿住滿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
“現在游客越來越多,民宿也是越發火熱,我也返鄉跟風辦起了民宿‘坡里·小苑’,如今不僅人氣爆棚,還獲得了省級特色民宿稱號。”又一個“吃上螃蟹”的村民陳珊開心地說,“如今的故鄉,鄉愁可寄、未來可期,歸來就不想走了。”
布依文化越發“吃香”
在偏坡“濮越香街”盡頭一隅,遠離街區的喧囂,有一個木屋小院,院里點綴著石磨、干花、雕塑,墻上隨意掛著彌漫著布依族色彩的小飾品,偏坡村“灥·藝術”工作室的女主人鄒敏熱情地招呼著走進小院的客人。
畫家鄒敏10年前從貴陽搬到鄉下,在鄰村租了一座院子,自由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沐浴著燦爛的陽光。后來又在鄉政府的支持下,同從新西蘭回來的好友珂彤等幾個愛好藝術的伙伴在小而美的偏坡村辦起了“灥·藝術”工作室。
隔著不遠半山坡旁,另一個“網紅”打卡點“仲家衣人”文創工作室,每到周末,都有不少父母帶著孩子來這里學習蠟染制作,感受民族手工藝品的魅力。
“隨著家鄉的發展,環境變好了,住房條件改善了,沒想到還保有舊時的布依族風味呢。”工作室創始人賈流平充滿信心地說,如今這兒山美水美人美,不僅讓外出游子歸鄉創業,還吸引著各方來客,特別是愛好民族文化的諸多民間藝人。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美麗鄉村的“魂”就是原居民。美麗鄉村、留住鄉愁,民族文化傳承尤其重要。
據了解,該鄉將民族文化植入鄉村振興,以布依山歌為紐帶、以文化振興為抓手,建成民族花歌場、民族文化展室等陣地和民間釀酒、刺繡等作坊,給群眾提供“學、樂、傳”的場所;堅持人才優先,厚植人才沃土,盤活好鄉土人才,讓鄉土人才“破土飄香”,鼓勵支持民間藝人、民間工匠興辦文創工作室,引入社會資源發展文創產業,現有灥·藝術、仲家衣人、繡印象等文創工作室11家,有鄉土人才百余人,這些對于一個人口剛過2000人的少數民族鄉已然十分難得。
民族藝術的植入,為這里注入了文化靈魂,實乃偏坡鄉村旅游的點睛之筆。“布依文化”變成“美麗經濟”,文化優勢變為產業優勢,文創產業成鄉村旅游的新業態、新方向。
文明鄉風逐漸“走紅”
“要是屋子都打理得不干凈,那還怎么去干別的事情,這老一輩傳下來的好習慣咱可不能丟。”住在偏坡布依族鄉下院村的村民萬貴洪每天都起得很早,把里里外外打掃干凈后,才出門到黃金桃基地上班。
隨著偏坡布依族鄉知名度越來越高,前來游玩的游客越來越多,村民更加有意識地保護環境,愛護公共衛生。
“只有環境好了、風氣佳了,游客才愿意來,村民才能過上好日子。”偏坡鄉有關負責人說,好家風促進好鄉風,樹立文明新風,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文明鄉風,需要每一個人參與。
移風易俗能否取得實效,關鍵在于群眾參與。偏坡鄉通過院壩會、村民小組會、村民代表大會與村民同商討、共研判的工作方式,征求村民的意見建議,真正做到“問計于民”。
據了解,該鄉通過建立健全“一約一會一隊”機制,修改完善村規民約,將“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等內容納入其中,除了在各村組建由村“兩委”、村民代表和村民組長組成的紅白理事會隊伍,還組建黨員、駐村干部、“五老”人員和鄉賢寨老志愿服務隊,組織開展政策宣講、科學普及、文化學習等活動,推動文明實踐活動遍布村落。
“我們還創新管理方式,前置治理‘探頭’,建立家庭酒席辦理預判臺賬,通過深入走訪村民,了解村民家庭情況,對家庭欲辦理酒席種類進行預判分析,將欲辦理酒席家庭列為重點勸阻對象,做到心中有數,每到時間臨界點提前介入勸阻。”偏坡鄉相關負責人說。
如今的偏坡,特色民居錯落有致,村容村貌干凈整潔,鄉親們精神煥發……從旅游開發到“文化留客”,從傳統種植到休閑農業,越來越多的人回到家鄉,鄉愁更濃了、人氣更旺了、品位更高了,十幾年間,偏坡實現了從遠近聞名的貧困鄉到如今的省鄉村振興示范鄉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