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議兩公開是什么”“村干部、黨員違規怎么處罰”……近日,在山西省陽泉市郊區河底鎮固莊村的廟會上,村民競相回答村“兩委”組織的“村規競答”。廟會成賽會,趕集變趕考,村民從72道題目里抽題作答,獲獎者有獎品,大家興致勃勃。據悉,廟會上的“村規”考試已舉辦5屆。
說起村級治理,固莊村在全國都有點名氣,“六議兩公開+全員承諾”工作法榮獲全國“社會治理十大創新成果”提名獎。近年來,全國25個省市近10萬人到固莊村參觀取經。在前不久召開的山西省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動員會暨培訓會上,固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三虎作了題為《村制立規矩 管好民生賬》的交流發言。
山西省委主要負責人對固莊村民主治村經驗給予充分肯定:“固莊村在‘四議兩公開’的基礎上,增加‘動議’和‘民議’環節,成了‘六議兩公開’,這一做法有效解決了村干部作風不民主、村民代表履職不到位等問題。”
說起村里立規矩、定制度的初衷,張三虎感慨萬千。2008年,張三虎剛剛上任,當時村里垃圾遍布,東一個狗窩,西一個煤池。第一天上班,他就看到有村干部在辦公室打撲克。
“必須給村里立規矩、定制度。”張三虎下了決心。經過征求民意和反復修訂,經全體村民大會表決通過,村里編印了厚厚一本《固莊村村務管理執行標準匯編》,發放到每戶村民手中。到固莊村參觀學習的人,無不稱贊這本匯編可操作性強。
好制度需要執行好。用村民任保花的話來說,固莊村村民“聽話”“服管”,根本原因在于村干部事事帶頭、愿意吃虧。村莊保潔原來每年要花18萬元,張三虎提出調整保潔方式,公共區域由村干部和村工作人員義務清掃,各家自掃門前垃圾,把保潔支出降低到萬把元,多出來的錢給庭院保潔干得好的村民發獎勵。
要讓村民有規矩,干部首先守規矩。村里特別規定,村干部要帶頭執行衛生制度,打掃得好不參與評獎,打掃不好雙倍處罰。不僅是保潔,其他制度建設,村干部也須“吃虧”。比如,村里“十二星”文明戶評比,村干部必須達“十二星”標準,但不參加獎勵;村里的廟會,參加表演的村民都有獎,最高1500元,村干部須帶頭展示才藝,同樣不參與評獎……
富而思治。張三虎用規矩和制度帶著大家自我管理,同時也不斷調適自己,解決新問題。在推行民主議事的過程中,涉及村民利益的村級事務,雖然走了程序,但是到最后有的村民還是啥也不知道。部分村民拒不執行,有的甚至找茬、告狀。村民說,部分村民代表不征求村民意見,搞自我變通,是造成民意夭折的根本原因。
于是,固莊村針對“四議兩公開”中“提議”環節干部提議多、群眾發聲少的弊端,在“提議”前添加了“動議”環節,規定全體村民都有權提出意見。針對以往村民代表擅自做主的行為,則在“決議”之前添加“民議”環節,規定只有征求村民意見達到100%才能進行表決,審議表上還得有村民簽字留痕才算數。甚至,村“兩委”還創辦了小報《固莊周刊》,確保群眾大事小事知情。
村民有了話語權,村級管理體現出真民主。村里整治“六亂”時,一戶村民堅決不拆煤池,村里讓全村老百姓參與討論,根據表決結果予以拆除。一戶村民偷拿了工地的6塊模板回家做雞窩,被發現后,村“兩委”按照“六議兩公開”程序,經全體村民表決,停發了該村民一年的福利。該村民知錯就改,后來成為遵紀模范。
固莊村的會議室里,“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農村幸福社區”等榮譽牌匾格外醒目。墻上還有一幅字,那是張三虎自己編寫的“愛廉新說”:只要干部沒私心,百姓對你有信心;只要干部有愛心,百姓才有愛你心;沒有規矩胡干事,終究不是長久事;光想當官不干事,一屆下來沒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