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廣昌縣赤水鎮天咀村林下仿野生菌菇種植基地,只見樹木郁郁蔥蔥,幾十名工人正在山間林下采摘仿野生栽培的赤松茸,朵朵傘頂紅潤肥厚的赤菇宛如撐開的小傘,長勢喜人。
過去,天咀村產業基礎薄弱,集體經濟幾乎入不敷出,收入不超過5萬元,靠著上級政策性光伏發電分紅“養家糊口”,村干部在村民面前挺不起腰桿,說話往往不好使。村民“口袋空空”,青壯年勞動力紛紛外出務工,一度成為“空心村”,還戴上“軟弱渙散村”的帽子。
眼看周邊的村子發展得風生水起,天咀村“兩委”班子不甘人后,先后派人外出學習,參加產業發展對接會,亮出發展優勢,成功引進本村茶樹菇人工種植技術發明者的弟弟謝遠財等人才創辦的江西利財食用菌有限公司,并聘請他為村辦公司“名譽董事長”。利財公司發揮資金、技術優勢,投資400余萬元,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在林下種植1200畝樟樹靈芝、赤菇、虎奶菇等仿野生菌菇及400余畝仙草、崗梅、粉防己等中藥材,打造集種植、精深加工、技術推廣、品牌營銷等多功能為一體的聚合體,產業年經濟效益約500萬元,可帶動上百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人均增收1-3萬元。村集體以土地、項目資金等參與,同時向企業提供勞務承包等社會化服務,為集體經濟增收67.39萬元,今年村集體經濟有望突破百萬元,一舉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富裕村。
“這里上班輕松方便,還能照顧家里,一個月工資3000元,比種地強多了”對家門口謀到的這份工作,體弱的天咀村村民謝遠儒十分滿意。種了半輩子地的他沒有想到,林下產業讓他洗腳上岸,成為了“上班族”,有了一份“穩定收入”。
天咀村脫胎換骨的變化,源于該縣探索推行的“村企聯姻”發展新模式。近年來,廣昌縣堅持以工業化思維發展農林業,用市場化理念謀劃農林業。依托資源稟賦優勢,實施“村企聯姻”行動,大力發展白蓮、澤瀉、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做好林下經濟文章,采取“一聯一、一聯多、多聯一”等方式,不定期召開農業、林業產業發展對接會,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促使雙方找到合作契合點。企業發揮資金、技術、市場、人才、管理等優勢,村集體則以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與企業強強聯合、抱團發展,同時為企業提供農資服務、農機租賃、勞務用工等全鏈條的社會化服務,實現多方共贏。
“聯”出新動力,走好振興路。村企“聯姻”,讓經濟薄弱村迎來了變革與新生,換來“1+1>2”效應,各村同頻發展,結出一個個“致富碩果”。目前,全縣60個村與70余家市場經營主體“聯姻”,建成產業基地30余個,幫助村平增收5萬元,最高達60余萬元。2022年,該縣129個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全部超15萬元,其中50萬元以上的村18個,100萬元以上的村4個。